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上海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8月31日首度发布《上海金融稳定报告》。今天出版的上海证券报刊载了报告全文,该报告全面介绍了上海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绩,展示了上海金融的稳定状况。以下是报告全文:

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6)

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对银行贷款依存度较高,房地产市场波动直接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和贷款质量。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能对上海金融稳定造成潜在影响。

应重点关注上海经济对国际环境的依赖程度及其对金融的影响。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国际资本流入可能加剧,需要密切关注资本项下的结售汇等相关指标变化。

警惕不良贷款反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的压缩,因此,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会有所增加。就上海来看,银行业信贷风险需要重点关注集团关联企业贷款和房地产信贷。同时,要关注上海金融市场集聚地的特殊风险。

证券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证券市场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证券公司逐步出现分化,业务与产品创新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三是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盈利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展金融市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市场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金融产品种类与层次还不够丰富,风险定价能力和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反洗钱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洗钱资金监测分析水平逐步提高,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查处了一批涉嫌洗钱案件。

第一部分

综述

近年来,上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为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上海金融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并向好的趋势发展。

经济稳步发展营造了金融稳定的基础。2005年上海生产总值达9144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增加金融机构经营效益。金融平稳运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增长适度,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整体盈利能力提高;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经营效益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工具种类增加,金融创新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增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在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成效显著。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逐步展开,上海的金融开放、集聚、创新效应进一步显现。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上海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稳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金融法制建设,金融稳定环境不断完善。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金融业快速发展,为金融稳定创造了条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密切关注金融业发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切实维护上海的金融稳定: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依存度较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与国际市场变化的不可控性,可能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二是房地产金融问题。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对银行贷款依存度较高,房地产市场波动直接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和贷款质量。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能对上海金融稳定造成潜在影响。三是关于金融业协调发展问题。近年来上海虽然重视发挥直接融资作用,但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高,社会的资金融通仍主要集中在银行机构,贷款期限结构性矛盾、信贷集中度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四是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问题。要加快研究金融市场发展的统一规划,清除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各市场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集聚和辐射能力。五是金融业对外开放问题。近年来上海跨境资金流动呈加快趋势,面临外资冲击的可能性加大。六是交叉性金融业务监测与管理问题。目前投资者对交叉性金融业务还缺乏全面了解,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机制,监管制度安排还不够完善。

第二部分

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

一、宏观经济运行

2005年,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稳定性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增长速度趋于合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财政收支形势良好,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005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1%,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逐月走低的态势。各类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为金融业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2005年,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重加强薄弱环节,为金融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投资结构变化。2005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幅高出工业投资增幅24.4个百分点,高出全社会固定投资增幅16.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波动的特征。伴随投资结构的调整,资金流向发生变化,对存量资产构成影响,因此需要更加关注金融资产的质量变化。

(二)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上海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较好,但受国际原油、集成电路等价格上涨及国内汽车市场变化影响,上海工业企业利润出现6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0.8%。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略降,资金占用增加,将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不利影响。

二、房地产业运行

2005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房地产价格稳中趋降,房地产开发贷款上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缓,外资继续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对房地产贷款质量造成影响,需要关注因抵押物贬值而产生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制定应对预案,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国际收支变化

2005年上海外汇收支总规模已突破2500亿美元,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双顺差。经常账户外汇收支交易规模比上年增长14.5%,但增幅同比下降35.7个百分点。经常账户资金流入增幅超过资金流出增幅12个百分点。2005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比上年增长33.4%,但增幅同比回落40.3个百分点。2005年资本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增幅减缓,流入规模仍大于流出规模,流入增幅小于流出增幅,资本流动的失衡状态有所缓解。

应重点关注上海经济对国际环境的依赖程度及其对金融的影响。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国际资本流入可能加剧,需要密切关注资本项下的结售汇等相关指标变化。

第三部分

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2005年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已突破3万亿元,达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年实现经营利润(未扣除风险资产拨备和不良资产核销)385.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4%。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达到1.35%,在全国银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实现“双降”。2005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上海中资银行(不含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3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39%,比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

银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一)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目前,上海银行业机构的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的技术手段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新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二)努力转变盈利模式。受限于分业经营体制,目前绝大部分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较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如何尽快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就显得尤为迫切。(三)积极应对金融发展和创新带来的挑战。2005年远期交易、外汇掉期、资产证券化、利率掉期等新产品的推出,以及计划设立的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为银行机构提供新的资金运作空间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定价能力、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警惕不良贷款反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的压缩,因此,银行不良贷款贷款反弹的压力会有所增加。就上海来看,银行业信贷风险需要重点关注集团关联企业贷款和房地产信贷。同时,要关注上海金融市场集聚地的特殊风险。

二、证券业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成效。有5家证券公司共获得14.5亿元流动性贷款和中央汇金公司35亿元注资,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内共处置本地证券期货公司3家、异地证券期货公司在沪营业部35家,有效避免了风险的传染。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截至2005年末,上海完成股改或已公告股改方案的公司达63家,占上海138家应股改公司的46%,市值比例达到49%,均居全国前列。

直接融资规模扩大。2005年,上海企业海内外直接融资达624.1亿元。

证券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证券市场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证券公司逐步出现分化,业务与产品创新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三是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盈利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保险业

2005年,上海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为333.6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19.2%;寿险公司保费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5.4%。保费规模继续列全国第4位。保险深度4.13%,保险密度2272元/人(以户籍人口1352万计)。上海新增保险机构14家,保险中介机构37家,给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险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保险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保费收入集中度过高,业务结构不合理。二是诚信建设较为薄弱,行业形象和公信力尚需提升。三是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经营不够规范。

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

2005年,上海各金融市场继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创新活跃,运行总体良好,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运行特征。

2005年,货币市场资金充裕,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整体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受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影响,上半年拆借与回购利率持续下行,下半年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之势。

2005年,上海票据市场平稳发展,票据贴现规模下降明显,转贴现业务持续增加,票据融资总量上升,票据市场利率有所下降。2005年,上海票据转贴现市场与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呈现了明显的联动特征,利率走势基本相同。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2005年上海金融机构现券买卖十分活跃,一至四季度持续走高,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上交所国债现货全年累计成交同比下降6.4%。

股票一级市场发行大幅减少,二级市场成交有所下降。市场整体走势仍然较为低迷。上证综指开盘1260.78点,收于1161.06点,跌幅为8.3%;最高1328.53点,最低998.23点,振幅为33.1%。

外汇市场创新品种交易活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汇率走势不一。汇率改革后,美元缓慢下行,港币随美元亦步亦趋,日元缓缓走低,欧元震荡下行。 黄金交易价格屡创新高,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累计成交黄金906.42吨,成交金额1069.76亿元,同比分别上涨36.2%和46.4%。

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新产品交易活跃。从各个期货品种来看,铜的成交额仍然最大。燃料油交易增长较快,成为市场活跃的主要力量。

二、金融市场运行特点

一是金融产品创新加速,助推金融市场发展壮大;二是金融衍生品上市交易,为市场成员提供避险工具;三是金融市场各子市场联动性增强,利率走势基本趋同;四是票据业务集中管理力度加大,竞争能力差距拉开。

三、金融市场建设与发展

近20多年来,上海的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应看到,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市场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金融产品种类与层次还不够丰富,风险定价能力和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对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消除各金融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统一市场发展规划和监管,切实解决市场运行中出现的规则冲突和摩擦。

第五部分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集聚

截止2005年末,上海金融市场交易规模总计达到35万亿元,其中证券交易额5万亿元,占全国的79%;期货交易额6.5万亿元,占全国的49%;银行间市场成交23.2万亿元,黄金市场成交额1168亿元,外汇市场成交规模逐步扩大,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定价市场。上海拥有各类金融机构610家,其中银行类机构231家,证券类机构110家,保险类机构269家。金融资产达到3.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也纷纷在沪设立各类营运中心。上海是中国外资金融机构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包括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等世界金融巨擘在内的3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上海已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相对齐全、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国内金融中心,初步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2005年8月10挂牌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融集聚应关注的问题:(一)资金跨区域流动。长三角地区异地信贷资金流动如果缺乏严密的监控和规范、引导,也可能对长三角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进而会影响到金融稳定,必须引起关注。(二)交叉性金融业务监测与管理问题。

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中应关注的问题:(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的货币错配风险。(二)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在中国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短期融资券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因此,要加强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和信用评级的管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金融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后,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加速。截至2005年末,在沪各类外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达320余家。其中上海外资银行业营业性机构87家,外资银行业机构代表处100家;有28家外资银行选择上海作为在华业务的主报告行,约占外资银行在华主报告行的70%;在沪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0%。截至2005年末,上海共有外资证券、基金代表处56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25家,保费收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17.5%。

金融开放中应关注的问题:(一)中资金融机构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竞争。(二)资金跨境流动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因此要加强资金跨境流动的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金融风险在国际的传递和扩散,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协作。

第六部分

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稳定

一、政策环境与金融稳定

2005年,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在本市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制定了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二、金融法制建设与金融稳定

2005年加强了对企业破产中债权人保护,惩治挪用客户资金或资产、骗贷、“掏空”上市公司等严重金融违法行为,充分保护财产权和担保权;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对鼓励投资、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开展了《存款保险条例》起草的研究和论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

2005年,金融法制工作为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金融法制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金融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规范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缺失、金融信用法律环境尚待完善以及金融执法力度仍有待加强等方面。

三、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金融稳定

截止2005年底,上海共发放贷款卡93421张,系统已经推广应用到全市具有信贷业务的所有中外资金融机构共1245个信贷网点,涵盖了贷款、担保、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五大类信贷业务信息。

在个人征信系统的推广建设上,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05年12月底上海纳入个人基础数据库的信用卡数610多万户,授信总额544亿元,个人贷款154万笔,余额2883亿元,上海15家商业银行1634个查询终端平均每天查询2万笔,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由于注重资信评估业的规范管理,重视各家评估机构的评估质量,及时修订评估指标体系,不断改进评估方法,从而使上海贷款企业资信评估业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参与资信等级评估的贷款企业逐年增多。在稳步推动借款大户的资信评级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小企业的评级问题。

四、支付清算系统与金融稳定

2005年,上海大额支付系统共清算资金333020亿元,日均清算资金达1326.78亿元。目前,上海大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已增加到51家。

上海区域性票据交换2005年共清分各类票据约6085万笔,同比增加243万张,增长4.16%;清算资金量达91869亿元,日均清分各类票据24.6万张,日均清算资金372亿元。目前,参加上海区域性票据交换的交换单位已达3234家。

五、反洗钱与金融稳定

反洗钱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洗钱资金监测分析水平逐步提高,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查处了一批涉嫌洗钱案件。

反洗钱工作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与发展:一是继续开展对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情况的检查。二是结合本地区特点,进一步完善对可疑资金交易非现场监测分析,提高反洗钱监测分析水平。三是继续推进上海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四是加强同公安部门联络和协作,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线索核查工作合作制度。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