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权
谁都明白,美国金融机构和家庭负资产的格局短时间无法得到实质性改观,再靠杠杆投资与负债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也已不太可能,所以,为了实现用“再工业化”战略让美国经济得到新生,QE3的推出也在向市场释放美国政府的强烈信号:美国不希望再靠“强势美元”的政策来推动消费和金融的繁荣,尤其民主党更没有这样的意图,相反却想以“弱势美元”的环境来确保未来美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除了弱势美元,还有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力,这又是美国的一箭多雕之举。事实上,金融危机已经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巨变,与此同时,全球能源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依托“能源独立”战略和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未来很可能成为与中东比肩的全球能源高地。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指引下,美国加紧在全球新产业中的布局,试图构筑先发制人的优势。当前,美国制造业正出现长期结构性改进的迹象,开始进入上升期,而因“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价格下降将大幅降低制造业成本,从而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毋庸置疑,QE3 将使“中国制造”的日子更加难熬。由于中国是一个资源品进口大国,也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对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进口严重依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不仅使购买大宗商品所需外汇支出大幅增加,也会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而另一方面,随着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受到双重挤压,这将使得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中国制造”遭受重大打击,经济将在去库存的循环中完成去产能化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主导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而后是利润率下滑主导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逼迫一部分产能退出市场,这将导致企业减杠杆和银行不良贷款剧增。而如果政策继续加码,则可能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加剧失衡的局面。
此外,中国制造成本的上涨也必然压缩FDI的利润空间,这正迎合了美国希望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战略意图。随着“美国制造”回流的持续,未来美国很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导致吸引全球资本规模出现趋势性放缓。未来,随着全球资本流动大格局的演变和产业布局的展开,全球资本流入中国放缓的压力会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