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两大不可抗拒的趋势。目前,我国经济与外界日益紧密,必须做好信息化工作,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大潮。毋庸置疑,信息化的出现要晚于经济全球化,它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初始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在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资本的全球流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量使用,使得传统的交易行为和方式不断受到冲击,无纸化与自动化交易成为各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潮流,它极大地降低了各国金融机构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准确和快捷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使得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二、提高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广大企业可通过利用IT来促进其财务、会计、销售、采购的合理化与简化,改进同交易对象之间的订货、接单以及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过程,提高库存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运营中的信息获取、战略决策、设计生产、市场营销以及财务核算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营,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本、技术等的最优配置,并最终达到其生产经营的最优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刺激产业的优化升级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如计算机制造产业、光电子制造产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网络服务产业、软件服务业等,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加速了生物工程与生命科学、新材料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推进了光学电子、航空电于等“边缘”产业的成长。其次,在新兴产业的巨大冲击下,一些技术上落后的产业部门越来越无法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相适应。传统产业要保持较高的可持续增长率,就必须积极吸纳高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整个产业素质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否则,就会逐渐走上衰退甚至消亡之路。再次,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辐射、改造传统产业。用现代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流程装备传统产业,能够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传统产业与高技术的结合,使传统产业的技术不断升级换代。
四、提高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度的扩散性、知识性和增值性,迅速而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20%是靠新技术成果的采用,而现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60%—80%是靠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实现的。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而这又是与美国对信息化建设的一贯重视分不开的。日、欧以及亚洲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上也正在奋力追赶。
五、推动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化使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信息技术的扩散可以大大降低用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了全球化与国际劳动分工”(Lal,199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达国家在控制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同时,还会以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的和在本国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正好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对它们来说,这些产业不但不是夕阳产业,而且还有可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还会带动国内的传统产业与之衔接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