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张曙光: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 中国经济不会重覆东亚危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

目前,被动的流动性过剩正推动经济走向危机的边缘。过多的流动性不是流向实物投资,造成投资过旺,就是流向资产市场,推动股市和房价过快上涨。

现在人们都把政府管制和宏观调控搅在一起,其实宏观调控主要是用宏观政策来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而政府管制是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如政府管制房价,结果是一方面增大了主管部门寻租的机会,另一方面房价仍在快速上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政府完全承担起廉租房的建设,就是政府拿钱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第二个办法,就是要求开发商自有资本达标,否则,银行不予贷款。因为,监管银行行长比直接干预开发商有效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宏观调控。

如果说,我们对房价上涨过快有了警觉,那么,对股市快速上涨则持另一种态度,大部分人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政府先是乐见其涨,最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这从不同监管部门的不同表态就可以看出,印花税调升是一种经济手段,对违规机构的处罚是监管者的责任,现在是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的一个好时机。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还会涨,但是去年涨了130%,今年几个月又狂涨了许多,这个涨法涨下去,对中国股市是没有好处的。按照现在的结构状况以及现在发展的态势,流动性过剩短期不可能解决,如果进一步积累和加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不能不令人担心。

中国与东亚危机国家不同

最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金融体系还很脆弱,使得防范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国金融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再加上东亚和日本的教训,使我国的情况与东亚和日本有一些差别,但是金融体系的脆弱,特别是脆弱的银行体系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些经济体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和国有银行的垄断,低利率和高利差政策,使得去年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额的82%,这既不利于银行治理,也不利于提高资金效率,导致银行经营水平低下和创新力能力不足,加大了风险。

比如说,一方面,现在银行通过坏帐剥离、注资、上市等,资产质量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银行的资金运用存在巨大的问题,一个是高校贷款,1700多个高校,一个高校就贷几亿、十几亿,几千亿的高校贷款,无法偿还,高校的收费只够付息。现在的一些高校是债台高筑,有的实际上已经破产了。全国664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政府的财政投入大概只有10%,大部分是土地出让金和用土地抵押贷款融资的。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的贷款增长也很快,很大一部分也是抵押贷款。一旦出现问题,现在被看作好资产的,将来都是坏帐。(张曙光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张曙光谈中国经济:房价今年不可能降  
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称适度通胀可以接受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告诫中大学子:学业要有专攻
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张曙光:五大具体方案促进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
张曙光:房价今年不可能下降 股市今年会继续涨
张曙光:教育投资增长过快有隐忧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