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 2015-06-30 14:26:01  |  来源: 大连日报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环境信访投诉 环境宣教 环境违法 环境保护局 红外法 核与辐射 西中岛 循环海水 仔稚幼鱼 大气颗粒物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现发布《2014年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董伟

2015年5月31日

环境状况

2014年,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按照AQI评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优良率为77.3%;全市酸雨频率有所下降;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以Ⅰ、Ⅱ类为主;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声环境质量、电磁辐射水平保持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市区空气质量优为69天,良为213天,轻度污染为56天,中度污染为20天,重度污染为6天,严重污染为1天。与上年相比,市区优的天数少10天,污染天数多8天。各测点中甘井子点位污染天数所占比例最大(35.9%),双D港点位污染天数所占比例最小(14.8%)。市区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

市区PM2.5浓度日均值范围为13~302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51倍,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日均值超标率为22.2%;市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超标率为0.3%。

全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值分别为74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2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均值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6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值均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均值上升12.1%,二氧化氮均值上升12.5%,二氧化硫均值下降6.5%。

全市自然降尘均值为7.4吨/(平方公里·30天),符合辽宁省标准,与上年相比下降3.9%。

空气质量优: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空气质量轻度污染: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空气质量中度污染: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全市降水pH均值为5.68,酸雨频率为9.5%,比上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酸雨主要污染区域为大连市区。10个监测点位中,甘井子、金州、庄河、开发区、长海、瓦房店和普兰店点位酸雨频率为0,其余各点位均不同程度出现酸雨。旅顺点位酸雨频率最高,达44.4%;其次为黑石礁点位,酸雨频率为31.8%,石道街点位酸雨频率为26.3%。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饮用水源水质

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朱隈子水库、转角楼水库、松树水库和刘大水库等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及补充项目、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河流水质

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登沙河、庄河及复州河等6条主要河流的21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占23.8%,Ⅱ类水质占42.8%,Ⅲ类水质占19.0%,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各占4.8%,水质保持稳定。

各主要河流中,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水质优;庄河小于屯断面水质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登沙河登化断面水质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复州河蔡房身大桥断面水质重度污染,超过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Ⅰ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水质: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水质: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近岸海域水质

全市近岸海域共布设56个海水监测站位,其中渤海海域19个,黄海海域37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局部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峻,8月海水水质较2013年同期有较大改善;5月和10月略有下降。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海水浴场

金石滩、泊石湾、棒棰岛、傅家庄、星海湾、塔河湾、大黑石、夏家河子和仙浴湾等9个海水浴场水质均达到优良水平。

声环境质量

◎功能区环境噪声

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总达标率为90.2%,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旅顺口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庄河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金州新区和长海县噪声达标率在47.5%~96.9%之间,超标区域主要为疗养区、商业区和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7分贝,低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标准2.3分贝。

全市监测交通干线总长为497.6千米,其中超标干线长度为151.7千米,占干线总长度的30.5%,比上年降低4.4个百分点,超标干线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9分贝,其中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4分贝,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

中心城区电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电磁辐射电场强度监测值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生态遥感解译数据进行评价,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大连市区、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均为良。

◎森林 森林覆盖率为41.5%,林木绿化率为49.15%。

◎城市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32平方米。

◎自然保护区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7个;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风景名胜区5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7个,市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9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陆域总面积223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8%。

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总体规划

环境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连市环境总体规划(2012-2020年)修编大纲》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大连市环境总体规划(2012-2020年)》已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大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综合区划研究》等5项环境总体规划专题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污染减排

市政府下达《大连市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并对2013年度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全年发放排污许可证579个,目前全市持有有效排污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有4537家。完成中石油集团大连石化公司140万吨/年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大连热电集团香海热电厂脱硫脱硝、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3#脱硝、大连普兰店热电厂关闭和东达集团大连寺儿沟污水处理厂等80个减排项目。

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全年分别减排8.96%、9.44%、21.61%和7.75%,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80.0%、72.6%、332.5%和81.6%。

◎污染物排放状况

全市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1.0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3.98万吨。

全市废水排放量7.18亿吨(不含循环海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3.16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39万吨,氨氮排放量1.45万吨,石油类排放量238.81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60.91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率100%。全年综合利用量459.49万吨;处置量101.43万吨;综合利用处置往年贮存量0.01万吨。

环卫市场化作业标段区域垃圾清运量936316.69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大气环境保护

◎蓝天工程

完成蓝天工程项目95项,涉及电力脱硝、电力脱硫、电力除尘、电力关停、水泥脱硝、石化催化裂化脱硫、钢铁烧结机脱硫等9类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市政府印发了《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大政发〔2014〕47号),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五大措施,分别为严控煤炭总量,控制燃煤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管理,控制扬尘及面源污染;统筹兼顾,控制机动车污染;综合施治,控制工业污染。五大措施进一步细化为31条具体内容。

◎水泥行业综合整治

全面启动大连市水泥行业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组织排放源达标排放,物料处理、输送、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源得到了有效控制。

◎油气回收治理

完成加油站油气改造项目137个、油罐车改造项目22个、油库改造项目1个。

◎机动车污染防治

全市15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的68条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检测线投入运营。全年检测各类机动车辆56万台,并按规定发放环保检验合格标志。2014年12月15日,市政府发布限行通告,在主城区对黄标车采取限制通行措施,限行面积106平方公里。实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全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7.2万台。建成两条环保绿色公交示范线路,全线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客运、大型道路运输、大型厂矿等7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机动车排污申报,纳入机动车环保监管平台统一管理。

水环境保护

◎入海排污口整治

完成全市域入海排污口摸查,完善排污口电子档案建设。中心城区排污口总数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50%。强化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季度监察率达100%,监测率达100%。

◎饮用水源保护

强化饮用水源源头防护,推进荷花山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强化水源安全保护,对英那河水库一级保护区实施围网封闭管理,围网总长72千米。

◎污水处理厂监管

加强全市29座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引入污水处理厂全过程监控系统和“飞行检查”等新的监管手段,全面完成老旧污水处理厂缺陷设施改造,实施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评估,定期向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公布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结果,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自行监测,监测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全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土壤环境保护

继续规范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管理,细化对场地调查评估、土壤环境检测的要求。环保、规划、国土、土储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关,9家搬迁企业场地完成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其中1家需治理修复的企业编制了修复方案。2013年启动治理修复的1家企业通过了验收。

固体废物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对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大化集团等产废环节多、产废数量大的企业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重点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加强大化集团、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搬迁企业场地修复的固废监管,搬迁企业固体废物的处置过程严格依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未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危险废物管理

加强了全市808家危险废物重点源企业环境监管,产废重点源企业和危废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验收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8.9%和98.0%。制定了产废1吨以下非重点源企业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了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发放与管理工作制度和许可指南。全市300余家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部分门诊纳入规范化整治范围。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园区建设,西中岛、庄河危废园区进一步完善了“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办理网上联单2.1万份(次),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5万余吨。

环境安全管理

◎环境应急管理

开展了《大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加强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联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14起四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其中,大气环境污染事件10起、危废1起,其他环境污染事件3起。

◎核与辐射管理

开展以重点放射源为清查对象的专项行动,对全市部分重点源单位和异地探伤作业源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对53家放射源重点企业进行了例行安全检查,共检查938枚放射源;对67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共检查设备248台。

自然生态保护

◎生态创建

至2014年底,我市涉农区、市、县全部达到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4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3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36个建制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27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部通过省级预审。2011年至2014年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获得1400万元奖励资金(每个乡镇5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完成了涉及9个区市县(先导区)、74个乡镇(街道)、598个建制村(2012-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申报审核工作,并上报环保部,通过了国家级审核。其中,建设水源地防护设施159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6套及其配套管网131公里、分期式污水处理设施27734套,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建设垃圾收集点55478个,购置收集车930个、垃圾转运站22座,新增垃圾处理量870吨/日;分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182套。项目总投资约8.86亿元,预期受益人口约179万。

环境准入

全年审批新建项目3087个,总投资3884.4亿元,环保投资153亿元;验收竣工项目1722个,总投资570亿元,环保投资15.1亿元。长兴岛石化园区发展规划环评、长兴岛港区规划环评通过环保部审查;普兰店热电厂“上大压小”项目等重大项目通过环保部审批;恒力石化220万吨/年PTA、金普城际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市环保局审批。

环境信访

全年受理环境信访案件7170件,其中,12369受理环境信访案件6989件,督办上级部门及领导交办的重大信访案件181件。“局长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4批13人次,日常接待群众来访65批193人次。全年共回复省民心网、市民意网环境信访投诉案件1690件,回复其他网上环境信访投诉案件959件。全年未发生进京去省非正常访案件。

环境法制

制定了《大连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大连市加强房屋拆除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修订了《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强制文书制作规范》、《大连市建设项目环保行政许可文书制作规范》和《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编制了环境保护实用法规系列汇编之《环境行政执法文书篇》、《大气法相关法律文件汇编》,全面实现全市环境行政执法文书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进一步提升全市环保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环境监管

出台了多行业排污量核算方法,创新开展环境风险源分类管理,在市区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监管模式。开展供暖企业、废水直排企业、水泥行业、建设项目等多项专项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业务理论培训和现场情景培训相结合。全年出动环境监察人员4.8万余人(次),监察企业1.7万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864家(次)。

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大连上海家化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等10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全年挂牌督办共关闭违法企业2家、搬迁企业2家、企业增建环保设施2台(套),拆除生产设备5台(套)。

环境监测

开展环境质量、污染源、突发性污染事故等监测工作,全年获取监测数据约273万个。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实时报,定期发布饮用水源水质月报。完成花园口经济区和松木岛化工园区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建设。建立环境空气重污染日应对工作机制,出台《重污染日应急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在国家第一批环境监测“三五”人才遴选中,1人荣获“国家环境监测一流专家”称号,8人荣获“国家环境监测技术骨干”称号。市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和辽宁省标准《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快速测定 酶底物法》已颁布实施。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90套,能够对我市主要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环境科研

《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研究》课题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环境重要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课题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研究》等科研课题,启动《大连市灰霾天气成因研究》、《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策研究》等科研项目。

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市按照2013年签订的《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合作备忘录》内容,在循环经济推广、规划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参加东亚经济交流机构第九届环境部会,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挪威、荷兰等国家6个团组30人次,就环境保护信息和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探讨合作。

环境宣教

紧扣“全民行动,向污染宣战”主题,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月活动。举办首届大连市明星环保志愿者评选活动,形成“环保人物”、“绿色生活使者”、“明星环保志愿者”三个层面三年一轮的滚动评选模式。创新性策划制作《大自然的卫士》等9部环保电视公益广告及8幅海报,在电视、报纸、网络、LED等全媒体长期高频次播放。组织媒体集中采访50多次,重点开展环保总规、蓝天工程、电磁辐射等系列专题宣传20多项,各媒体播发环保稿件1000余篇次。环境教育进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工作深入开展,环境教育进入社会不同层面。创建环境友好社区20家,环境友好幼儿园18家。

环境信息

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和一张图”的总体建设目标,建成环境数据中心,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和审批、竣工验收情况等信息200余项,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153项。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被授予“二〇一三年度大连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注1:本公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内容由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

注2:本公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可到环境保护部网站查阅,网址为www.zhb.gov.cn/tech/hjbz/bzw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