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伐天然林:建立生态与经济的平衡

发布时间: 2015-06-11 09:43:56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李慧 郑北鹰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木本粮油 生态文明 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 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

在日前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举行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提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未来将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工作,到2017年全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把29.66亿亩天然林资源全部保护起来,确保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之后我国木材供应的缺口是否会越来越大,是否会影响我国木材安全?森林保护与森林经营是否矛盾?林业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应如何平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对此进行了回应。

木材市场供需如何平衡

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蓄积总量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国家林业局提出,要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到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要全部停止。

然而,作为一个木材使用和加工大国,我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给我国的木材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对此,张建龙分析指出,限制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以后,实际上减少了4494万立方米木材的砍伐,折合成森林蓄积量为近七八千万立方米,而我国的木材消费中约有一半从国外进口。大家又担心,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止以后,对进口的依存度会更大。

张建龙指出,所谓近一半的木材通过国外进口,并不是指进口一半原木,实际上我们进口更多的是纸浆。到2020年,我国自己能够提供55%的木材,需要从国外进口40%多,根据测算,只要进口量不超过60%,木材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已有规划,通过抚育、造林完成2.1亿亩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再过5到8年可以增加9500万立方米木材供给,以解决木材供给问题。

森林保护与森林经营如何平衡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主要是人为干预过多。只有将森林彻底保护起来,不受人类影响,森林才能得到恢复。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应怎么看,保护森林就要彻底停止森林经营吗?

“进行生态修复就不能进行人为干预,这是一种误解。”张建龙回应道,从造林方式来讲,我们要坚持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该造林的造林,该封育的封育,该飞播的飞播,不能一概而论。

张建龙指出,对于森林经营问题要区别来看。“一般讲,国际上越是天然林,越不要去抚育,它们本身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形成的一片群落,不需要抚育。但在中国,天然林非常少,我们讲的天然林是天然次生林,是经过自然烧掉或砍伐后又长起来的。对天然次生林,要采取一定的抚育措施。”他强调,人工林则更是这样。“现在有的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栽了又死,死了又栽。”张建龙忧心地说,现在我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0%,就是长期不重视森林经营造成的。

国家林业局表示,未来天然林停伐以后,森林经营将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每个林业局、每个林场的科学经营方案,照此去抚育森林,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以增加森林资源、增加蓄积量。

林业发展与自然保护如何平衡

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与森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国预计完成人工造林2960万公顷、森林抚育3880万公顷,年均分别超过590万公顷和700万公顷,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

未来,进一步加强生态和森林保护,是否意味着要停止林业产业发展,如何保持二者的平衡?

对此,张建龙回应说,林业和其他产业有很大不同,在提供生态产品的同时,要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因此,必须坚持林业发展与自然保护同步发展之路。

“林业发展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张建龙分析说,第一产业就是大力营造“自用”森林,来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再发展特色经济林,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第二产业就是木材加工业,要通过转型升级,提高档次;第三产业是指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业,发展森林旅游。

“实践证明,林业产业发展和自然保护可以做到相互促进。”张建龙表示,国家林业局将坚持自然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严守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努力提高林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让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李慧 郑北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