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炸弹"风险解除 后续仍面临双重考验

发布时间: 2014-11-17 14:56:40  |  来源: 瞭望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炸弹 县域工业经济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重金属污染 岳塘区 攻坚战 三废 瞭望

原标题:洞庭湖“生态炸弹”风险解除 后续仍面临双重考验

洞庭湖“生态炸弹”的坎坷重生

湖南湘潭竹埠港,过去从“世界电锰之都”的“金娃娃”沦落为“污染活字典”,如今又从洞庭湖头顶的“生态炸弹”艰难转型解除风险。但污染企业关停后如何重生,是当前大转型下县域工业经济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昔日,湘江之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境内竹埠港地区,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居世界第一,相关衍生化工产业异常红火,一度被视为湖南区域经济的亮点、地方财税的支柱、稳定就业的依靠。但竹埠港“化工史”留存至今的“三废”特别是镉、锰、铜、铅等重金属残留,被清华大学有关专家形容为“污染活字典”,成为高悬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区头顶的一颗“生态炸弹”。

如今,随着湖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国家试验深入,竹埠港打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攻坚战”。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后,今年9月底竹埠港老化工区28家化工企业实现了全部关停。

“竹埠港老化工区‘寿终正寝’,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实践的重要突破。”接受《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采访中,有关部门人士讲完成绩后也不能不承认,“世界电锰之都”的“退二进三”综合治理,还面临控污减害与后续融资的双重考验。

竹埠港转型的“操盘者”们坦言,考虑到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多年积累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他们既盼望国家和地方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增加政策资源扶持地方开展环境治理,也希望更多市场化的“绿色金融”和“两型资本”投入区域转型发展。只有形成各方积极参与的共赢格局,竹埠港生态文明“翻身仗”才有把握打赢。

“生态炸弹”风险解除

竹埠港是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境内、湘江之滨一块面积约1.74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国家长株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按照滨水而建就近解决生产用水、原料输入和产品运出的旧“工业思维”,竹埠港被布局为“精细化工基地”和“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鼎盛时期,竹埠港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出口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5%,是湖南工业的一个“增长点”,湘潭经济的一根“顶梁柱”。但竹埠港数十年来依托陈旧工艺和设备开展的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岳塘区副区长黄建平为《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介绍,竹埠港化工业每年排出废水约264万吨、二氧化硫约2000吨、各种工业废渣约3万吨,“三废”所含镉、锰、铜、铅等重金属对土壤和地下水都构成严重威胁。半个多世纪以来堆积的化工废渣山,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大量含毒固体废弃物。

“竹埠港的化工企业大多滨江而建,离湘江下游长沙水域也不过10多公里,随着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关闸蓄水,湘江长株潭段的水流速度放缓,江水自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竹埠港一旦发生危化品泄漏,长沙饮水安全都将受威胁。”湖南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被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湘潭竹埠港被列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

眼下,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于今年10月实现了全部关停。10月中旬记者在竹埠港看到,曾经鳞次栉比的厂房,如今有的人去楼空,有的已被夷为平地,工业区空气重归清新。

湘潭市岳塘区环保局局长方炼勇说,竹埠港化工企业整体退出,拆除了湘江、洞庭湖区一颗“巨型环境炸弹”:可减少用电量约9600万度,减少用煤量约14.5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26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20亿立方,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约2000多吨,重金属镉减排约81公斤、铅减排约17公斤、铬减排约58公斤。

两型攻坚战“步步惊心”

截至2013年,竹埠港工业区GDP达47亿元,占岳塘区总量的1/4强;工业区产生的利税,则接近岳塘区可用财力的两成。区内28家化工企业,从业人员众多,资本构成复杂。说关就关,谈何容易。

这一进程的很多亲历者说,为了下游饮水安全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及竹埠港化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者,在这场“两型社会”建设“攻坚战”中,都表现出了为环保忍痛“割肉”甚至“断腕”的牺牲精神。其间的探索与经历,发人深思:

——立法与政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岳塘区区长王永红介绍,竹埠港搬迁启动之初,很多企业认为“合法生产、达标排放、照章纳税,政府无权强制搬迁”。有数家企业牵头,旋即20多家企业参与,每家集资3万元结成“同盟”,聘请律师准备和政府大打一场官司。

对此,湖南省在政策、法律方面未雨绸缪。竹埠港化工区整体关停启动之前,湖南省报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项目上升至国家层面。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通过严格立法程序,湖南出台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湘江保护条例》。

立足于政策、立法依托,湘潭市委、市政府坚定决心、行动迅速,市级层面迅速成立了“退二进三”工作领导小组,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解决“厂往哪里搬、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问题。

——主动为退出企业和从业人员找出路。

“企业为污染治理作出牺牲,政府不仅要给予合理补偿,还要为企业找出路。”黄建平告诉《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岳塘区筹集了5000万元奖励基金,按照签订协议的时间,对于自愿关停的企业给予奖励。第一批撤出的企业,按照前面3年上缴税收的若干比例给予奖励。对能通过设备、工艺升级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政府为其“绿色搬迁”排忧解难。其中,既为企业异地办证、融资等提供服务,还向多家企业借款6500万元帮助他们“渡难关”。在28家关停企业中,目前已有19家企业在湖南、江西专业化化工园区找到了新址。

竹埠港化工业退出,涉及7900多人就业。黄建平说,经过努力,企业整体关停后有1400多人随企业搬迁后异地就业,但仍有6500多人失业。岳塘区一方面将企业对职工合理补偿作为验收关停企业的标准之一,一方面通过实施培训计划、强化就业援助、创业带动就业、跟踪指导服务、落实社保待遇等举措,先后帮助37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

法律、政策、温情与补助四张牌,在反复沟通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复合效应。竹埠港的化工企业负责人们,开始逐步形成了“关停于法有据,转型是大势所趋,个体利益必须让位于重大公共利益”这一共识,开始陆续接受政府的安置措施。“最先签关停安置协议的,恰恰是带头集资要和政府打官司的企业。”王永红说。

脱胎换骨面临双重考验

本刊记者了解到,竹埠港企业整体关停是湖南省和湘潭市“两型社会”大考答卷的一部分。未来,还要走好征收、治理、开发“三步棋”。多数受访者认为,竹埠港要脱胎换骨,还需面对控污减害、后续融资两大考验。

——控污减害。

方炼勇告诉《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目前竹埠港地区1000个深度从80厘米至1.5米的钻探点采集数据显示,全部钻探点都存在污染。在项目推进中,拆迁机构发现就连一些废弃厂房水泥砂浆中,都存在厚达2至3厘米的重金属污染物沉积。清华大学一位专家现场考察后说,竹埠港区域地下水和土壤中沉积污染物质种类之多,堪称一本“污染活字典”。

承担竹埠港后期污染治理的一位环境修复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一些技术尚不够成熟,要治好竹埠港“毒地”存在不小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环境安全事故。

——后续融资。

竹埠港面积仅1.74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无法支撑“退二进三”的资金需求。湘潭市遂将竹埠港地区纳入新组建的33.36平方公里的岳塘经济开发区,希望在此建成一个中南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填补化工业关停后出现的经济和就业空白。

王永红介绍,目前关停征收竹埠港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渠道:一是岳塘经开区的土地出让金和财税收入,以及上级政府在重金属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性资金;二是通过市级融资平台发行的18亿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一期)资金,其中用于竹埠港地区的共8亿元,另外还有两个区级融资平台争取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1.6亿元(实际到位1亿元);三是银行融资,其中从浦发银行获得3亿元债券配套融资,另外还从华融湘江银行融资3亿元;四是社会资本,由岳塘区级融资平台公司与上市公司湖南永清环保集团公司合资组建“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和实施平台。

“根据测算,完成征收、治理、开发则至少要94个亿,目前我们想方设法也就融了10个多亿的资金。”岳塘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顺立告诉本刊记者,当前银根吃紧、地方债“紧口子”对竹埠港后续治理开发的融资影响较大。湘潭市目前正申报发行第二期20亿元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以进一步启动竹埠港后期治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