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无车日反而拥堵更甚?
上海无车日路网流量较上周一增加两成
9月22日是无车日,原本是提倡少开车、不开车的日子,上海却遭遇了“尴尬”,无车日恰逢周一,又遇台风预警,上海早高峰较往常更为拥堵。
截至当日上午10时,路网流量为72.4万辆车(次),较上周一流量增加20.8%。尽管上海市交通委通过开展交通卡积分回馈、“文明出行周”和“网上无车日”等活动,鼓励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却似乎没有达到原本期望的目标。
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
日前,上海市举办了“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系列无车日宣传活动,引导市民通过绿色出行,达到减轻城市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为此,上海市推出“积分换储值”活动,鼓励更多市民搭乘地铁、公交车等出行。市民只要在网上注册并绑定交通卡,卡里的积分便能以1000分换1元的比例,兑换成储值用来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想要兑换交通卡里的积分,用户需要首先使用“网上充”交易平台,注册成为积分会员并绑定最多不超过3张常用交通卡,今后在网上给绑定卡充值或刷绑定卡乘坐地铁、公交车和轮渡时都能获得积分,积累一定分数后可以兑换成卡里的储值。
记者随后从交通卡公司官方网站上看到,市民充值1元积1分、消费1元同样积1分,积分兑换储值的比例为1000分换1元,且“起步价”为5000分,有效期为5年,过期积分将自动清零。
无车日遭遇拥堵尴尬
种种鼓励绿色出行的“善举”,却并没有产生直接效果。无车日一早,不少上海市民明显感到道路交通非常拥堵。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张小姐,早上8时左右乘出租车前往莘庄,结果平时45分钟的车程开了1小时20分钟左右。而台风将临的天气预报,也阻止了一些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脚步。家住上海虹桥附近的顾小姐告诉记者:“我知道今天是无车日,但听说傍晚时分受台风影响,有大风大雨,还是决定开车出门。”
上海市路政局路网监测中心显示,无车日早高峰时,快速路网除常规拥堵区域外,还新增了不少较拥堵区域。
无车日遭遇拥堵尴尬,尽管有天气因素,但上海公交和慢行系统的不完善,仍是许多有车一族难以“弃车”的理由。顾小姐就坦言,公司到地铁站没有短驳班车,要在风雨中步行15分钟,还是开车方便。
让市民体会“无车”乐趣
倡导人们通过更集约、环保方式出行的无车日活动在上海已开展多年。然而,一些市民表示,要让无车日真正受到市民喜欢,进而改变出行方式,城市还需更多的改变,让市民真正体会到“无车”的乐趣。
一些市民仍然对2007年上海第一个无车日印象深刻。当年被划定为示范区域的是小陆家嘴、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地段。
市民姚悦蓉还记得那天自己特意转车到淮海路乘公交:“平时40分钟的路,那天只要25分钟,这样的无车体验才有价值。”
不过,此后的无车日示范区域不仅渐渐偏离市中心,时间也在缩水——2012年,无车日禁行区设置在当时入驻机构和居民都不多的浦东新区原世博地区,2013年则干脆取消了禁行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上海交通日趋饱和,即使周末,道路交通流量也很大,无车日活动在市中心设立禁行区不现实。这也让无车日陷入一个悖论:越偏离城市中心区,驾车族越难体验“无车”;而越无法感受“无车”之乐,就越难以放弃自驾。
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对于不少市民来说,他们渴望回归街道,但也希望街道更加亲切。
市民李先生从轨道交通浦东中华艺术宫站下车后,要步行一刻钟左右才到家,“望过去都是光秃秃的建筑。如果能把艺术宫的作品复制版放在道路两侧,一路走过去多好。”
而在日本,从一些地铁站下车后,步行时不仅有绿阴覆盖的道路,还有人造瀑布、田野,甚至有仿真鸟声以增加野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步行中体会趣味。
有市民呼吁,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应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来。建议有条件的公司可在这一天采取弹性上班制,鼓励员工错峰乘坐公交出行;公共交通也应提供更多优质、廉价服务的体验线路;社区方面可以搭建平台,让居民寻找回归街道、选择步行的乐趣。
(记者 蔡新华;见习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