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金秋阳光下五彩斑斓的沙柳为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增添了一抹新绿。(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建设沙漠“绿色煤田” 实现治沙富民
穿过盐碱地,经过一路的颠簸,考察团终于到了神秘的毛乌素,经过治理的沙地上生长着沙柳、旱柳、沙蒿、柠条等沙生植物,为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增添了一抹抹新绿,沉睡中的沙漠在阳光下是那么的安静祥和,此时的人们何曾想到这头巨兽在风起云涌苏醒时的狰狞恐怖。
“我们在这片贫瘠的沙地上尝试种植过多种作物,都难以成活,”内蒙古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川指着大片沙柳对考察团说,“沙柳属于灌木,根系发达,可长达十几米,固沙作用非常明显。这种沙生灌木具有‘平茬复壮’的生长习性,每隔三至五年在冬季就得进行平茬,割去植物根部以上的枝条,来年就会长出更多的枝条。如果不对沙生灌木做平茬管护的话,长到六七年就会自然枯死,而且沙生灌木与褐煤具有相当的发热量,1.7吨沙生灌木发热量至少相当于1吨标准煤,这个特性表明,只要在沙漠中大规模种植沙柳,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生物质燃料。”听了陈玉川总经理的介绍,国务院参事、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对治沙造林与能源供应的机制,提出国家应给予重视和支持,造福的不仅是沙漠绿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本次考察的项目,是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下,以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定位,依托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各部委职能司的支持力量,建立的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基地在防治全球荒漠化的作用和意义方面,也得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赞赏。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治沙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废弃物,进行直燃式发电的示范项目,为了实现企业与农牧民长期发展、合作共赢,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初步摸索出一条“龙头企业+生态能源林基地+农牧户”的沙区低碳发展新路。电厂通过租用农牧民荒沙地、雇佣农牧民种植沙生植物,收购农牧民灌木平茬废弃物,每年可发绿色电力约2亿度,惠及5000多户家庭,带动7000余农牧民人均年增收逾万元,个人收入平均提高60%左右,激发了他们的种树治沙积极性。不仅如此,当地的土质也发生了改变,原来寸草不生的荒沙地随着沙柳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能种牧草,当地的畜牧养殖业也重新得到了发展,当地农牧民也从治沙和传统畜牧业发展中受益。
几年来,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项目共绿化了约36万亩沙地,建设了沙漠的“绿色煤田”,实现了治沙富民与碳综合利用的有机结合,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典型事例,也引起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委的高度重视,本次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的高层考察团包括了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等有关职能司的主要领导。本项目所建立的绿色低碳能源循环发展模式,不仅符合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而且为项目所在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