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0年7月22日,高安屯垃圾焚烧厂,一名工作人员走过焚烧系统烟气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屏。本报资料图片 薛珺 摄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悉,园内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已经不再接受混合生活垃圾,每天2000吨生活垃圾经焚烧后再填埋,另外1000吨垃圾转运到区外处理,困扰附近居民近十年的臭味有望大幅度缓解。
原生垃圾提前零填埋
高安屯填埋场设计能力为每天填埋1000吨,自2002年投入使用。填埋垃圾越来越多,2008年达到顶峰,日填埋垃圾量一度达到3700吨,是设计标准的3.7倍。目前库容量已经消耗约50%。
超负荷运转导致填埋场产生大量臭气,并引起周围居民抗议。2008年9月,朝阳区政府就高安屯填埋场臭味扰民向居民道歉,并承诺2012年内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1000吨生活垃圾外运
此次实现零填埋后,朝阳区的垃圾如何处理?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告诉记者,目前朝阳区每天生产垃圾3000吨,其中向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运送2000吨,经过5天的控水处理等工艺,大约还有1600吨,由高安屯焚烧厂焚烧处理。还有1000吨生活垃圾则运到市属其他垃圾场。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邓俊表示,高安屯填埋场剩余库容将填埋焚烧厂和堆肥场的剩余物,这将有效提高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每天的填埋量约为600-700吨。
零填埋后臭味大幅减轻
据朝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高安屯填埋场实行零填埋,主要的原因就是臭味难以控制。“虽然给垃圾堆覆膜,渗沥液也进行净化处理,可是垃圾填埋的工作面必然有所暴露,还是会有臭味溢出,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有可能影响周边的空气。”
王维平表示,焚烧后的填埋物与生活垃圾相比,基本没有臭味,也没有渗沥液,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会大幅度减小。
■ 释疑
焚烧排放数据有望网上公布
生活垃圾零填埋之后,记者发现,臭味已经大大减轻,但附近的居民却不尽认同。北辰福第小区的居民李先生说:“我不觉得没味道就是好。”他告诉记者,垃圾焚烧之后会产生致癌物二恶英,而他和爱人正准备要小宝宝,所以非常担心。他正准备到别的地方租房子住,“这里的房子能租就租,不能租也只好先这样了。”
王维平表示,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所用的焚烧炉是德国进口的,污染物的排出标准与欧盟一致,比日本还要严格。
采访中几位居民表示,并不清楚污染物的排放值数据是实时监测的。有一位居民表示看过焚烧厂门口的数据牌,上面显示着污染物排放值,但“那里在循环园内部,没有提前预约安排,肯定不能进去。他建议最好能在网上有实时显示。现在网上只有一部分填埋量的数值公布,还不是新的”。
记者注意到,焚烧厂的实时监测数据,并没有居民最为关注的二恶英排放值。而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也只更新到今年4月底,5月之后再没有相关排放值的公布。
对此,循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人员交接的问题未公示,准备今天补齐,并且计划从今天起每天公布垃圾填埋量等数据。而排放物的数据,除了在门口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也计划在网站上公布。
■ 规划
零填埋将推广到其他垃圾场
库容全部填完后,高安屯填埋场将在垃圾山上面覆盖两米厚的土壤用于绿化,在上面将种植各种植物。一位高安屯填埋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的南海子公园,就是高安屯的学习目标。
今后五年,北京市将建设数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提高垃圾焚烧比例,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填埋。
目前北京仅有东部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完毕,按照规划,北京将在东西南北各建一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为主向焚烧等方式的转变,2012年北京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将为2∶3∶5;2015年比例为4∶3∶3,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据报道,2015年前,北京将全面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其中包括阿苏卫焚烧厂、京南垃圾焚烧厂、董村垃圾焚烧厂、六里屯焚烧厂、北天堂焚烧厂、南宫焚烧厂、梁家务焚烧厂、顺义区焚烧厂、高安屯焚烧厂。
■ 专家
“排放指标很难作假”
垃圾焚烧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表示,北京垃圾焚烧的二恶英排放标准和欧盟一致,为0.1纳克,比日本标准还要苛刻,并且在焚烧厂外设有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排放物水平,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朝阳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尹秀峰也表示,他们经常委派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检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且每次检查时只提前几小时通知厂方,这种情况下很难改变排放物的数值。”
“垃圾分类是焚烧前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是国内反对焚烧的专家,他表示:“日本、中国台湾在垃圾深度分类后,用来焚烧的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十几,盐类和氯化物等产生二恶英的物质都能分出去。如果北京也能分得这么细,那烧就烧去吧。可是现在还很难做到。”他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政府牵头做细致的工作,从源头组织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且真正实现资源化。
■ 大事记
●2002年
高安屯垃圾场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承担朝阳区生活垃圾处理,设计垃圾处理量为每天1000吨。
●2005年
周围居民反映,经常会闻到臭气。同时垃圾处理量增长迅速,最高猛增到每天3700吨,居民纷纷投诉。
●2008年8月
柏林爱乐、万象新天等垃圾处理场周围小区居民相约上街“散步”,抗议垃圾场带来的臭味。
●2008年9月
朝阳区政府召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正式道歉,承认臭味“对周边居民带来了影响”,承诺2012年内原生垃圾零填埋。
●2009年7月
高安屯垃圾处理场日处理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二,并通过多项措施,臭味基本消除,对公众开放。
●2010年7月
继首次向公众开放参观后,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在北京市首次实时公示了其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包括6项排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