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编者按“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相当于过去5年间,全国节约了6亿吨标准煤、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的贡献。
将近5年的时间里,一场以低碳为手段的减排行动正在中国展开。可我们也必须看到,近期仍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这背后折射的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仍然是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低碳、低排放的模式,还未站到经济舞台的中央。
“低碳环保”不只是党和政府的事,而是人人有责。尤其是主流媒体,有责任告诉公众“低碳环保”的价值,以及国家推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意义,并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年,推广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支持低碳节能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此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11月11日,一场别具一格的论坛——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拉开帷幕,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的老总,对倡导低碳环保进行了一次集体参与。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中国式减排路径。他们与到场的政府官员、学者一起讨论,传播低碳减排理念,倡导公众应用环保产品、关注环保技术。
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经济》杂志社联合举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华工商时报以及中国经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的老总,分别出任此次论坛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希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的加入和深度参与,能唤起全民的环保、减排意识。
2010年11月11日,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的老总,与到场的政府官员、学者一起讨论、倡导低碳环保生活。
“十一五”的环保大考提前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规划中确立的二氧化硫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COD(水中污染物)的减排提前半年完成,这也是我国首次五年规划中的环保目标。对这样的成绩,环保部一直低调,只是临近“十一五”的尾声,才陆续发出消息。因为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看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尚未得到彻底扭转,“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实行非常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
环境问题已成社会发展短板
以往的五年计划中,也曾确立过环保减排的目标,却从未完成过。所以,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有专家提出,要把环保目标确立为和计划生育指标一样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有业界人士回忆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时,温家宝总理曾表示,这一个五年规划中的环保目标再完成不了的话,没有办法向人民交代。
在业界看来,环保指标被列为约束性指标的背景是,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体系中的短板。
经常被专家们引用的数据是: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至9倍。巨大的消耗背后,是巨大的污染排放量。而巨大的排放量背后,是日益增加的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纠纷。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是,我国已经进入环境事故高发期。
决策层也有这样的共识:我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总体进入小康水平,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如果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与这样的共识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生了几次转变,从“多快好省”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经济发展又快又好”,最终变为“又好又快”,为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提供了可能。
中国式的减排路线图
虽然“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提前完成了,但在开局的第一年,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惯性、思想认识的差距,减排工作进度赶不上经济增速,全国的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对环保部门来说,那一年的压力极大,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了这一信息。
面对严峻的减排形势,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郑重地指出,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与当时环保总局挠头的局面不同,一些地方欢天喜地——有的省自己算出的减排指标,甚至头一年就完成了整个“十一五”减排任务的百分之七八十。在环保部门看来,这些数据是靠不住的,因为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调整。再有,相应的治理工程并没有大规模上马。不仅在数据上,在观念上,地方与中央也出现了错位。
在中央层面,2007年加快了推进减排的步伐。当年4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两天后,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一个月后,原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国务院与个各省区市签订了完成减排任务的责任状,省一级地方政府承诺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在剩下的4年里,要完成5年的任务,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保障。在2007年,原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设计了一套关于节能和减排的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算起来有6份文件。目的就是要防止节能减排中出现数字掺水,也再次提醒地方官员不能把这两项约束性指标当成软任务。因为在考核办法中已经提到,要考虑把减排完成情况通报当地组织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