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焚烧争议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一些地方政府越积越深的“信任危机”
文/《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记者叶前
广州市番禺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停建风波近3个月后,群众反垃圾焚烧抗议活动似乎有“遍地开花”之势。以环境污染和健康担忧为由,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发生了多起此类群体性事件。
事件最令人担忧的是,地方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说服群众,甚至任何解释或澄清都难逃群众的质疑。更糟糕的是,原本作为第三方的专家,因为垃圾焚烧“摇旗呐喊”,也备受质疑,被认为是“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与周边群众之间的隔膜愈发加深的局面,尤为值得深思。
“说服群众,取得信任,本身就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山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岳经纶告诉《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现在,从垃圾减量到处理方式与选址,从民意征集到公开听证,从工程建设到运营监管,无不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
“垃圾围城”拖不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陷入了“垃圾围城”的窘境。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城市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垃圾堆甚至“垃圾山”,占地约80多万亩。
2008年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全国655个设市城市的垃圾总量达1.25亿吨,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8%~10%的速度增长,其增速堪与GDP增速比肩。比如,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永对媒体表示,北京目前日产垃圾量为1.84万吨,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全部超负荷运行,超负荷率达到67%。最多再过四五年,垃圾填埋场将不堪重负,垃圾无处可填。
因垃圾焚烧项目遭遇群众强烈反对,而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广州,同样面临严峻的“垃圾危机”。自1999年以来,广州生活垃圾总量十年翻了一番,目前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1.8万吨,进入终处理的仍有1.2万吨。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5%~7%的速度在增长。
“现有的两个垃圾填埋场最迟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如果不兴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最多再过两年,广州每天将有1万多吨垃圾无处处理,正面临‘垃圾围城’的巨大危机。”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目前,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面临同样的窘境。深圳市日产垃圾已超过12000吨,其焚烧处理率逾43%,土地紧张比广州更为严峻。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500吨的南京市,现有的水阁、轿子山和天井洼三个填埋场,即将饱和封场。其中,天井洼填埋场已严重超负荷运行,如不兴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南京江北地区产生的千余吨生活垃圾将无法消纳。
在珠三角地区的一些镇区,垃圾无处处理的困境也日渐凸显。在东莞市虎门镇,这个曾经因林则徐禁烟而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如今已垃圾成山。位于虎门镇大岭山林场的垃圾填埋场占地160亩,现如今按珠江水面为基准测算,“垃圾山”已高达82米。
与此同时,“遍地开花”的反垃圾焚烧抗议活动,使得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环评要取得公众同意,几乎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环境评价需要公众参与,周边群众反对,环评几乎不可能通过。在南京天井洼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遭遇强烈反对后,南京市市容管理局局长张东毛表示,现在的处境是垃圾焚烧推不动,但更糟糕的是,“我们实在拖不起,拖的结果只能是全市人民的生活环境都将受到影响。”
其实,“垃圾围城”引发社会危机在意大利就有先例。2007年,因现有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新的掩埋场建设不断遭遇市民反对,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街头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苍蝇纷飞、老鼠乱窜,原本风景如画的滨海城市因垃圾危机而不再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