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
本报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欧盟与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中坚代表,试图主导谈判进程的意图明显。12月7日,澳大利亚代表要求废除《京都议定书》,同时将所有国家纳入《公约》约束,试图将原本确定的“双轨制”变成“单轨制”。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澳大利亚的“单轨制”提法实质是减排责任的认定。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才需要强制减排;而废除《议定书》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界限可能被重新定义。
在距大会闭幕不到36小时的时刻,气候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被替换,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亲自上阵。有分析说,大会换帅意味着“康妮路线的失败”,即亲发展中国家一派的失败。
立场开始“多元化”
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将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三可”承诺(减排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作为发达国家拿出1000亿美元资金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先决条件,试图“分裂”发展中国家阵营。
在这次大会上,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也开始“多元化”。细化为“77国集团”(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目前正式成员134个)、“小岛国联盟”(代表43个海岸线低洼的国家)和“雨林国家联盟”(由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国家组成)三个方阵。
基础四国 携手亮相
面对哥本哈根大会,很多媒体都发现了一个新集团——“基础四国”。所谓“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因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得名。
11月26日~27日,印度、巴西、南非代表曾齐聚北京,共商这次气候大会上的基本立场。12月15日,“基础四国”部长首次召开联合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就“单轨”与“双轨”等原则重申立场。12月16日,“基础四国”再次联合向大会主席发难,迫使“丹麦文本”撤出正常的谈判程序。
此次“基础四国”的出现,再次让发达国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抱团反击”的中坚力量。 (玉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