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北京奥组委否认开幕式点火方案泄密 第二阶段奥运票中签率10.6% -温家宝:坚决打好抗灾减灾硬仗 -07年股市成交量为06年5倍 沪深股市流通市值一周“缩水”逾5% -全国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气象局启动三级响应 局地现冰冻现象 -证监会:基金宣传不得模拟未来业绩 住宅专项维修金可投一级国债 -六部委协调机制解煤电短缺 五省电厂缺煤停机 建煤炭储备机制 -中国民用机场大布局 12年新增机场97个 2020年成五大区域机场群 -京拟公共场所禁烟 餐厅吸烟将罚款 网络恶搞奥运网站可被关停 -中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选出 名单 超半数港澳委员留任 新面孔 -京广线湖南段多处断电或欠压 导致列车大面积晚点 湘黔线中断
钱学森沙产业理论设想正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1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7年8月21日,《钱学森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图片展》在内蒙古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了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贡献,集中展示了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成就。摄影/康文魁


2007年8月21日,《钱学森与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图片展》在内蒙古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了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贡献,集中展示了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成就。摄影/康文魁

2007年8月11日,内蒙古部分媒体的记者在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东部边缘参观。经过近9年的生态治理,这里已有300多亩沙地变为绿洲。摄影/李云平


2007年8月11日,内蒙古部分媒体的记者在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东部边缘参观。经过近9年的生态治理,这里已有300多亩沙地变为绿洲。摄影/李云平

2007年10月4日,几位游客在巴丹吉林沙漠游玩。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好转,生态旅游蓬勃兴起。摄影/金良快


2007年10月4日,几位游客在巴丹吉林沙漠游玩。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好转,生态旅游蓬勃兴起。摄影/金良快

核心提示:1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看望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胡锦涛认为钱学森的两大理论创新,一是系统工程理论,一是沙产业理论。他说:“前不久,我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很快,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您的沙产业理论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鄂尔多斯市的沙产业发展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如何得到落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特写】人类认识沙漠的第三次飞跃

1984年,钱学森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的专论,紧接着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办的《调研信息》上发表了《创建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这两篇专论正式提出了沙产业、草产业理论,论述了沙产业、草产业的必然趋势与发展前景,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介绍说:“内蒙古自治区是钱学森先生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理论的孕育之地、构思之地和试验示范之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郝诚之认为:“沙产业的通俗解释是6句话: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创造财富。”

资料显示,地球上有占陆地面积1/4的荒漠,有1/6的人口生活在荒漠沙区。我国有1/3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有专家认为:“治沙是人类历史开始认识沙漠的第一次飞跃;着手防沙,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认识沙漠的第二次飞跃;合理利用沙漠是人类认识沙漠的第三次飞跃。合理利用沙漠的最高境界就是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提出来的——发展沙草产业,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上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在沙漠戈壁上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的沙草产业。”

【历史】大肆毁林毁草导致沙进人退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这句顺口溜是鄂尔多斯人治沙的真实写照。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鄂尔多斯大地“草木盛、多禽兽”。 秦、汉、唐等朝代曾经大规模地向鄂尔多斯地区迁徙人口,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伐林垦殖,造成鄂尔多斯原始森林日趋减少,逐步有了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的雏形。上个世纪的1915~1928年,鄂尔多斯市开垦牧场173.4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1959年、1961~1963年、1970~1973年,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开垦,大肆毁林毁草。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活动,使鄂尔多斯市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和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各占48%,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两大沙区面积达到6300多万亩,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有1.6亿吨。荒漠化导致了鄂尔多斯市出现干旱少雨的小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为为150~300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为2200~3000毫米。1998~2000年,鄂尔多斯连续3年大旱,赤地千里,80%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威胁着全市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实践】寻找防沙治沙树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个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地区普遍开展了种树、种草活动,可是究竟什么树种适合在这沙地上存活,鄂尔多斯人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最初人们以为防沙治沙种树最好,可是实践证明,最适合在我们这个地方生长的并不是杨树、柳树等乔木类植物,种上活不了。而最适合的是灌木类植物,如沙柳、柠条、杨柴。有了这样的共识后,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灌木沙柳、柠条和杨柴。可是问题又来了,这3种灌木的特点是,每隔3年就必须从根部以上平茬一次,否则就会死亡,广大的农牧民为了让这些灌木存活就要去平茬,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沙柳条,堆得到处都是,除了家里烧火取暖用一部分,其余的都丢弃了。” 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林沙产业办公室主任刘彩霞说。在单纯的治沙目标驱使下,广大农牧民种植一段时间灌木后,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他们无利可图,除了个别人坚持治沙外,多数人不愿意投工投劳到这漫漫的黄沙上。这种现实让管理者们犯了愁。

【亮点】鄂尔多斯人尝到了甜头

就在人们为这些沙生灌木头疼的时候,1989年,由鄂尔多斯市宏业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一个生产刨花板的项目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漫赖乡悄悄动工了。当年参加了项目筹备的李雄伟告诉记者:“由于木材供应一直紧张,所以我们想到这沙柳能不能替代木材,作为生产刨花板的原料。经过试验,我们成功了,由于当时的沙柳成本特别便宜,所以我们生产的刨花板成本也低,在市场上很有优势。”

这个项目的成功,给周边的农牧民种植沙柳找到了销路,于是他们纷纷加入到沙柳种植中来。可是在项目实施初期有不少人担忧,这样会把已经成活的沙柳全部砍光,从而让治沙成果全部泡汤。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如今已经被提拔为鄂尔多斯市宏业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雄伟说:“当年我们以每公斤7分的价格从农牧民手中收购沙柳条,现在已经涨到2角4分,因为农牧民种沙柳得到了实惠,每户每年的沙柳收入都在万元左右,于是他们都加入到种植沙柳当中,我们厂的生产能力从最初的每年5000立方米扩大到10万立方米,而农牧民种植沙柳的面积也从最初的8万亩扩展到120多万亩。1万多农牧民为企业供应沙柳。当年最早种植沙柳的漫赖乡,现在很难再找到一块沙地了。”

【调查】石宏民种植沙棘年收入3万多

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外,还有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也占到48%。丘陵沟壑、干旱硬梁区存在着大面积的裸露砒砂岩,这些岩石如果不被覆盖就会风化为沙子,从而扩大沙漠面积。

2005年,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王致和集团合资创办沙棘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从此,那些长在山沟里的野果——沙棘被开发利用起来,生活在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的人们有了致富的渠道。

石宏民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朝闹梁村的农民,过去看着满沟的沙棘,他不当回事,任由牛羊啃咬。自从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厂后,他开始重视起了这片沙棘林,他从这家公司领到了沙棘种子订单和每亩15元的补贴,从此他开始在自家承包的荒山上种植沙棘,几年下来,他的沙棘林发展到了400多亩,在他承包的荒山上再也看不到裸露的砒砂岩了。如今,他家光沙棘这一项年收入就高达3万多元。

看着石宏民这样的沙棘种植户致富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加入到沙棘种植和管护当中。沙产业蓬勃兴起让农牧民直接年收益1000多元。

【现状】很多企业从沙产业中获利

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沙棘采购负责人石银虎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自有沙棘种植基地12万亩,而周边农牧民新种沙棘达到了8万亩,增长速度很快。”

沙棘是生长在丘陵沟壑区的一种耐旱植物,既可药用,又可食用,1977年已被列入《中国药典》。沙棘果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物质,被医学专家誉为“奇树神果”。

截止到2007年,这家合资公司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先后开发出沙棘醋、酱油、叶茶、豆腐乳、饮料等20多个产品。2007年,企业实现产值8400万元,创利1206万元。今后他们还要生产沙棘油、沙棘黄酮,沙棘醋酸饮料、沙棘化妆品原料等中高级产品。市场上沙棘油每公斤500~800元,沙棘黄酮每公斤10000~12000元,沙棘浓缩汁每公斤25~30元。随着新产品的开发,企业将会有更大的收益。

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公司的投产实现了两个循环。首先我们的产业带动了人们治沙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生态好转的大循环。另外我们还把生产的废渣加工成饲料,供给沙棘种植户饲养牲畜,牲畜有了饲料就减少放牧,扩大生态治理面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料,这样就实现了小循环。”

继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之后,总投资5000万元的鄂尔多斯佳音沙棘食品有限公司沙棘精深加工项目和国家水利部投资建设的“高原圣果”饮料项目项目都先后开工建设。为了鼓励这些企业发展,东胜区在塔拉壕镇专门设立沙棘产业加工基地,总规划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个亿。

在企业的拉动下,鄂尔多斯市沙棘种植面积由过去的27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73万亩,裸露砒砂岩得到有效治理。

【成绩】昔日荒漠变成绿色银行

据统计,近年来,依托沙生灌木,鄂尔多斯市先后涌现出了碧森种业公司、碧海木业公司、宏业人造板公司、天骄人造板公司、东达纸业公司、高原圣果公司、天骄食品公司等规模以上林沙企业20多家。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年产人造板12.08万立方米,造纸6万吨,饮品、保健品 1.26万吨,种子包衣丸化0.2万吨。

2007年,总投资3.2亿元的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项目破土动工,将建成2×15兆瓦生物质热电厂和60万亩能源林基地,鄂尔多斯蒙格硅电有限公司投资近8000万元的沙柳粉煤灰复合板项目正在建设中,每年可以生产复合板300万平方米。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截止到2006年底,鄂尔多斯市森林总面积达到2395万亩,其中灌木林面积1945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82%,森林覆盖率达到18.07%;沙化面积由1999年的6351万亩减少到2783万亩;耕地面积减少135.8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6.5亿公斤增加到2006年的12.2亿公斤;牲畜头数由615万头只增加到1498万头只。2007年全市林业增加值为14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纯收入达到了1000多元,农村牧区人口从2000年的93万减少到50万。

为了调动社会各界治沙的积极性,鄂尔多斯市实施了“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流转”的治沙政策,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亿利、东达、恩格贝、博源以及殷玉珍、乌日更达赖、盛万忠等防沙治沙典型企业和先进个人,全市造林面积5000亩以上造林大户有43户,500亩以上造林大户达到了2212户,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90%,成为全国造林大户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地区。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如今,音乐人腾格尔歌曲中的美景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里。“沙棘封沟、柠条缠腰、松柏戴帽”成为丘陵沟壑区的美景。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好转,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萨拉乌素等20多处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广大游客,生态旅游蓬勃兴起。 文/本报记者 邢 斌

来源: 北方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

相关文章:
西部沙漠化造成直接损失540多亿 发展沙产业意义重大
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
图表:2004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
中国因荒漠化每天损失1.5亿 设立100万加元治理专项基金
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已有改善 模式值得推广
中国治理荒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 形势不容乐观
首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之荒漠化专场与国际VIP专场
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用工程控制方式战胜荒漠化
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副主任:中国的荒漠化问题要天天讲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水立方"洗澡"后透光度增加 更显晶莹剔透[组图]
上海航天局局长称神七太空行走可能现场直播(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08年经济金融行业形势分析预测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