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资料图
中新网2月26日电(能源频道 张健康) 中海油对尼克森能源公司的收购终于尘埃落定。此时距离中海油尝试收购美国尤尼科已经八年。该笔收购创下了中资企业的多项第一: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发起的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中国油气生产商首次掌握美国能源领域的勘探和开发主动权……
从最初问鼎优尼科遭美国政治集团和监管部门的拒绝,到最终完成中资企业最大一笔海外收购,中海油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石油产量的增加、开采技术的提高和资产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还是同外国利益集团打交道和进行海外收购的经验,而且他们的经验对正在加快海外扩张步伐的别的中资企业同样弥足珍贵。
收购尼克森助中海油一举跻身世界能源大公司
中海油对尼克森收购的成功对中海油本身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近海油田老化新项目尚未投产的现状急需一笔重要的收购提振产量。今年年初,曾有机构预测:“不包括尼克森,中海油2013年产量可能只能增长3%-6%。而加上尼克森,增长可能会激增至27%。”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则直言,收购尼克森,能使中海油增加约30%的净探明储量和约20%的净产量。
然而,根据中海油公开的收购理由,尼克森的产能还不是他们最看重的。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提交的收购陈述中,“获得墨西哥湾深海作业经验”被列为了该宗交易带来的主要优势之一。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尼克森的墨西哥湾油田产量并不大。业内人士据此分析认为,尼克森深水开采经验对中海油的吸引力很大。中海油一直渴望开发中国南海储量可能巨大的深水资产。
再次,从资产规模、资源量、全球布局和产业链的角度看,中海油此前还只能算一家比较小的石油公司。但是,完成对尼克森的收购之后,中海油就一跃挤入了世界能源大公司的行列。尼克森遍布加拿大、墨西哥湾、北海以及巴西沿岸等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地的资产,加上中海油本身拥有的中国南海区域的的资源地,使得中海油的钻探区域一下子就涵盖了全球最重要的海底高产盆地。中海油的发展由此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中海油的经验应能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镜鉴
然而,对于一大批正在积极谋划“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来说,中海油8年的海外收购之路所积累的经验可能更加珍贵。
八年前,中海油对美国优尼科的收购计划之所以铩羽而归,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美国政治集团的干预。此次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尽量淡化了政治因素,不仅准备了合适的计划(比如,针对美国方面以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为鉴,对中海油应对漏油等突发事故能力的质疑,中海油方面及时做出了正面的积极的回应,明确告知相关方面,中海油已经采纳了业内的最佳实践,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足了准备),而且展现出了足够的透明度,故此,美国国会几乎没有插手,而负责美国海外并购审查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只要求中海油重新提交一份收购申请文件后,便予以放行。
另外,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同2005年计划收购优尼科相比,中海油为收购尼克森所进行的游说活动要温和得多。游说过程中,不仅中海油聘请了伟达公关和司特曼律师事务所律师、加拿大电信巨头BCE Inc.高管、加拿大外国投资和竞争法权威劳森·亨特等加方人士担任顾问和代理人,而且尼克森方面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影响加拿大监管层。
根据公开的资料,2012年,中资企业共完成海外收购329起,披露金额的253起共耗资665亿美元,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的海外收购账单就高达254亿美元,超越以往任何年份。国务院信息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三大油气已经举行多次工作会议,分别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人物部署,扩充上游资源储量是三家公司的共同目标。而就在中海油宣布成功收购尼克森前一天,中石化亦正式公布了完成对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资产50%权益收购的消息。
另据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市场调查公司统计,中国企业2012年达成46项协议,同意以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收购美国企业或者美国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业绩的复苏,央企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2013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紧迫性会进一步增强,收购规模会越来越大,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亦会随之逐步显现。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经验应该能给他们提供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