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二、西方“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中小企业形成新挑战
而从国际大环境看,中小企业正在遭遇全球“再工业化”下的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意识到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重归实体经济愿望强烈,“再工业化”思想在美欧国家盛行,并开始启动“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进程,而中小企业也成为美欧“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主要经济载体。
(一)“再工业化”渐成全球新趋势
“再工业化”并非一个新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泰•埃兹厄尼提出。而从性质来看,当前美欧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绝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超出了“再工业化”的范畴,实质上是产业升级和“归核化”(即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抬升),在这方面美欧等国都在积极行动。美国正以这次金融危机为突破口,扭转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本末倒置的关系,使美国经济向实体经济深刻转型。面对“去工业化”在产业结构和就业方面带来的威胁,欧盟委员会几年前提出了欧盟工业政策的方向与目标,其重点是促进创新,并启动了以下方案:2007年成立欧洲研究理事会;2008年建立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实施联合技术倡议,研发如卫星监测环境与地球安全、微电子工艺燃料电池、药物创新等技术与工艺,以提升“再工业化”进程。
(二)中小企业正遭遇全球“再工业化”新挑战
从当前,美欧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和影响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把过去大量的工业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的“去工业化”,转变为现在的“再工业化”政策调增,这一动向对我国中小企业会产生巨大影响,值得充分关注。贸易摩擦升级不可避免,美国产业转移政策如海外产业国内化,以及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产业化的全球制高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欧美政府为了增强“再工业化”战略下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做了多方面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出口,实行全面严格的贸易救济措施。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起“国家出口倡议”,创建“出口促进内阁”, 重启“总统出口委员会”,设立一站式的出口促进服务点,向潜在出口商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努力开辟新市场,以“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借口向其他国家施加汇率的压力。2010年4月白宫公布《总统出口管制改革倡议的情况说明》,改革中小企业出口管制体系;2010年8月,美国商务部公布贸易救济措施的14条建议大幅度提高“双反”税率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此外,还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向东亚、中亚、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派出知识产权专员,使中小企业在海外采取行动时能够提供协助,并最终为本国中小企业自由公平进入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此外,近期奥巴马正在实施“金钥匙”计划,拟推动4000家中小企业进入中国,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将是把美国的产品及服务。 根据华南美国商会公布的年度调查报告《2012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企业正在进入中国。而且,入驻中国的中小企业“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与2011年相比,今年初在华投资不满2年的外资企业比例已从6.6%上升到9.8%,而经营不满5年和不满9年的企业比例也有显著上升。尽管美在华投资回报开始下滑,然而企业盈利率仍然保持高位,增幅达到30%以上。即便是在普遍感受到全球市场巨大压力的2011年,在华实现盈利并且达到和超过预期的外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高达68%,比2010年进一步提高了1.35个百分点,美国中小企业涌入中国淘金有可能掀起一轮“鲶鱼效应”。
从欧盟方面看,欧盟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实施强制性原产地标识,牵制一些传统产业的外迁意愿。针对危机导致海外进口商违约增多、私营金融机构承保能力有限的情况,德、法等12个成员国出台出口信用保险计划,通过国有金融机构向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险,帮助企业化解出口风险。
美欧为实现“再工业”战略而强化其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举措,比如可能会以专利、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提出更高的标准,这势必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持续产生重大挑战。中小企业“回归实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双重考验,中小企业必须加快创新和转型来应对挑战。(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