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再工业化”浪潮下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2012年03月30日10:2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 全球经济 通货膨胀 中小企业

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回归实体”都是一个热门词。近些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进入战略性升值通道,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事实上,面对着全球“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要远远大于资金的压力。

从国内看,近几年中国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支撑不足,产业资本利润率下降,产业资本泡沫化和产业空心化趋势在中国局部区域开始显现。业界对此忧心忡忡,今年两会上,旨在“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1号提案备受关注,支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正成为各界共识。而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去虚拟化”、“再工业化”也成为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新特点。在全球“再工业化”以及中国经济“回归实体”的趋势下,中国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内外部的双重挑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中小企业“做实业”为何这么难?

(一)中小企业投资意愿和信心严重不足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和短期贷款增速呈现出明显的背离关系,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12年1月企业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仅2350亿元。尽管2月份,新增贷款未出现明显下降,出现了1784亿元的增长(仅占到当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的25%),但这主要是银行通过票据融资扩大规模所致,如果扣除巨额票据融资部分,那么实质性新增贷款其实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落的。

中小企业贷款水平回落说明企业信贷需求在减弱。2011年底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定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50%左右,目前上浮幅度已降至20%左右。中长期贷款乏力折射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不足,而这也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困境。当前经济处于周期底部,实体经济扩张需求不足,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减缓了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对于企业而言,消化这种压力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来讲,订单一定下,利润上限即会锁定,生产期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需要自行消化。成本上升快,成本转嫁慢,实体利润被侵蚀,陷入了所谓“三明治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钱,企业也不愿意进行新一轮的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普遍投资信心不足。

(二)要素成本上涨大大抵消实体利润

1、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当前,中小企业感到“实业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这一增长的动力在2004 年之后开始弱化。2004 年前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广泛的低端劳动力供给紧张的问题。制造业成为“民工荒”的重灾区,随后在一些中部地区如湖南、河南等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省份也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现象。

从趋势性的角度,跨越“刘易斯”拐点之后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属性推动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中小企业利润水平的长期挤压效应。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对江苏、广东、湖北、吉林和四川5 省588 个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原材料在总成本总占比最高,2010 年超过了62%,其余依次是销售、人工和财务成本,占比分别超过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2010 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09 年的63.1%升至2010 年的64%,人工成本占比升幅略快于原材料成本占比,从11.1%逐年上升至12.3%。

2、通货膨胀推动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上涨

近年来,趋势性的供给约束与周期性的宽松货币投放强化了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金融属性,使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波动幅度均明显提高,这一方面对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造成短期内库存调整的困难,另一方面对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带来明显的侵蚀。

从统计指标上看:PPIRM 与PPI 之间的差额扩大,虽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PM)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波动趋势一致,但两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上涨成本无法通过涨价来消化,终端制造企业的利润被压缩。从数据上看,一定程度上加工工业价格指数与采掘业价格指数之间的差额可以代表中小企业销售利润水平,该指标显示2010年上半年以来,企业的利润压缩趋于恶化。

(三)“税负重”极大挤压中小企业实体空间

我国中小企业承担着高税收负担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名义税负、宏观税负,还是实际税负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税负都偏重。中国名义税负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中有些税负国际上并没有,可见名目繁多。我国中小企业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上看,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融资信贷难以惠及中小企业微观“末梢循环”

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数据显示,广大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直接融资比例仅为1.3%。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上市融资门槛,无法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只占不到1%;另一方面,信贷融资也面临重重困难,从银行难以轻松获得贷款支持。2001-2010年,国有银行将超过80%的信贷资金投向占企业总数不到1%的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只能获得不到20%的贷款。在现实当中,广大中小企业处于政策的“边缘地带”。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