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记者还发现不少年轻人如果进不了正规大厂,即使开出高工资也不愿意进那些来料加工的小厂做长期工,他们宁愿到珠三角各地的临工市场找活干,因此形成了珠三角城市郊区临工市场的异常繁荣。
“炒更”风行用工市场
“都在说‘用工荒’,其实荒不荒你去临时工市场就知道了。”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春节之后,花都区狮岭阳光路著名的临工市场以及东莞茶山沙墩路时工市场,仍然熙熙攘攘,与正规的劳务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临工市场火爆也造成了工价飙升,据称,在东莞去年上半年,做裁剪工工价还在15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200元/天。去年上半年时,做车工工价还在11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160元/天。
广州的时工工价也同样在飙升。在广东办公家具行业工作的李先生经常要请上门时工安装家具,去年10月份前,150元/天的价格还可以请到人,到去年11—12月份,就必须要180元/天才能请到人了,而到去年12月份后,即使花200元/天,也难请到人。
据了解,目前在珠三角,无论是建筑工程项目,还是制衣、家具等制造加工行业,正在兴起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炒更,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不再进厂,而是哪里有活做,就去哪里包活做,按件计工资,做完活拿了钱就走人。
谌新民分析,这与当前全球市场态势变化有关。目前,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订单越来越小、越来越急。面对这一状况,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招不到工就拒单,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进大出,订单一来四处“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