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历史
千乘之国——中山国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云:“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然而,由于史书失载,后人很难了解它的历史面目。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巨大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中山国的兴起:中山国为鲜虞所建,鲜虞属“白狄族”的一支,商周时还处于部落状态,分布在陕西北部。春秋初期乘列邦纷争之机,迁到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其范围大体包括保定和石家庄一带。鲜虞通过战争、贸易与中原各国频繁交往,不断吸收先进文化,逐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国力日盛,终于统一狄族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屡遭晋国、魏国的攻打而亡国。公元前378年,桓公复国,决定将都城迁到具有险要地理位置和优越自然条件的灵寿城(今平山县三汲乡)。此时,正值赵、魏、齐等诸侯大国忙于争霸和兼并,无暇顾及中山国。中山国充分利用这至关重要的转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开拓疆域。统治地区北接燕国,南邻赵国,石家庄一带基本在它的管辖之下。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周、宋、卫并称“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之国”。
中山国的都城:中山国都城灵寿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北依东灵山和牛山,南临滹沱河,东距今灵寿县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从保存下来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长4.5千米,东西4千米,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势版筑,墙厚约2.7米。城内以南北向隔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北部为宫殿建筑区,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和居住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业区。王宫建筑气势宏伟,装饰华丽。手工业发达,作坊分工细密。由此可见,当时的都城灵寿十分繁荣,同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相比,毫不逊色。
中山王墓出土的珍奇文物很多。如:王陵的“兆域图“铜版(中国最早的地图)、山字形铜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铜灯等等,充分显示了战国中期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水平。
中山国的灭亡:中山国武力强盛时,奉行亲齐仇赵的政策,经常骚扰赵国边境。公元前4世纪末,赵国乘中山国政治腐败,发起对中山国的讨伐。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进攻中山国严重受挫。公元前305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骑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中山王忍痛割让4个城邑,才暂时免遭灭亡。公元前300年,赵国发动旨在灭亡中山国的大规模战争,发兵20万,历时5年,终于在公元前296年攻占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中山国灭亡了。从此中山属地归赵国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