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引发因性施教试点 男校会卷土重来吗

2013年09月25日10: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男校 因性施教 男生班 个性化教学 招生计划 男子中学 实验班 女校

男生班的武术表演。



台湾晓明女中。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回顾

经过考试选拔,120名男孩如愿以偿进入了上海市第八中学男生班。

一年前,上海市第八中学获准开办两个“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其宗旨为解决中国教育“男孩危机”所进行的试点项目,办学目标锁定为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

今年,该校男生班招生计划倍增,从两个班60人扩展到四个班120人。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表示,该校的办学目标是建立一所“男子中学”。

其实,男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拿北京三中来说,其前身是1724年(清雍正二年)建立的八旗子弟右翼宗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一所纯男校。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三十一中等学校,其前身也都是男校。

那么,男校会卷土重来吗?

“男孩危机”现实引发因性施教试点

社会大众对男校和男生班的关注,源于所谓的“男孩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工作者发现:女生在学业上的优势正不断扩展和延伸。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孩子的身心成熟普遍比女孩子晚,一个8岁男孩子的专注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相当于7岁女孩子的水平。

因此,在中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上海科学院去年5月发布的一个数据显示,上海七个中心城区与郊区的1496名在读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女生几乎每门课的平均成绩都要高于男生。

实际上,男生学业劣势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教育部公布的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2006-2007年度获奖者男女生比例为1:2.01,2007-2008年度则为1:1.95。

北大教授吴必虎曾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建议女童在六至七岁入学,男童七至八岁入学,一时间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吴必虎称,“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入学年龄违反教育规律。”吴教授的观点在微博上引起争论,很多人反对的原因是在操作上很难实行。

“女生因获得更多锻炼和表现机会,变得更强,而一开始就‘落后’的男生一直得不到‘冒头’机会,很可能对其整体产生消极影响”,上海八中校长卢起升说,提议办“男子中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采取“扬长补短”的措施,基于男生长于运动、空间感强、思维活跃等优势,注意力、规划性、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对差的劣势,从基础课程、到社团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补上“学业劣势”的同时,在性格养成方面引导其成长为更加独立、更富创造性和阳刚气的优秀男生。

去年,上海八中将成立首批两个男生班的消息发出,立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男生的家长表示欢迎。男生班招生首日咨询会异常火爆,200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参加。家长们希望让孩子参加男生班能够增加男孩的男子气概,同时还能避免早恋。

偶像生成、野外生存

男生班课程特色鲜明

尽管男校在大陆地区还比较少见,但在国外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早有设立。

世界各地的男校,普遍设置很多针对男孩的课程,例如摔跤、柔道、英式足球等。在美国圣约翰预科中学,还特别开设了一门飞行课,上飞行课的孩子们每个月会有一次机会到小飞机场去,还可以坐飞机体验升空。在学校里,他们则可以在电脑上学习模拟驾驶。男生班里每周都有两节特殊的课程。

那么,上海的男生班又有哪些特殊课程呢?据介绍,男生班的一些特殊课程包括:“偶像生成”,专为男生介绍中外名人名家形象,引导男生们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与普通班级相比,生存体验课程更有新鲜感。最简单最持久的生存体验课,从千米长跑开始;“数字达人”课,专为对IT感兴趣的男生设计;还有“差异理解”课,会教授比课堂更深的内容。

除此之外,由于男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计划,将几何与代数的教学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男生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自编教材,更注重古文的学习。清晨7点,当其他学生还在上学路上时,男生班60名学生已经喊着洪亮的口号,有节奏地跑步。刚开始跑步的几周,一些学生由于体力欠佳没有坚持跑完。对于跑步时间,学校没有严格规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自己身体素质能力范围内,更好的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身体的好处。

一年时间过去了,上海八中男生班的男孩子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两个男生班中,一个班5门学科有4门学科平均分全年级第一,另一个班紧随其后,部分学科平均分居年级第二。

“男儿国”真好吗?

单性别教育尚存争议

“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仍在推进中,但由此而引发的种种争议也随之而来。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也有人质疑:“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男子中学的青春期男孩周围都是同性,会不会培养出更多“伪娘”和同性恋而不利于与异性的正常交往。这种单一性别的教育环境对男孩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许多家长也表示了对“男校”的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减少与异性日常接触而产生心理扭曲等一些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心理问题。面对这样的诸多质疑,上海八中校长表示,男孩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包括家庭、社会和同伴环境,不会造成完全单一的性别环境。学校还将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接触交往机会,不让学校成为封闭的“男儿国”。

在教育界内部,关于单性别教育也有不同声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说,办一两个男生班并不代表对单性别教育的重视,办学模式可以更加丰富,不妨再多几所女校。在国外,女校千米之内一定有一所男校,而男校亦然。单性别学校的两性教育更需要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两性交往的,单有女校没有男校那势必会在教育课程设置上有缺陷。千米之内的男校女校通常会有相通的课程。在这些活动中,男女生就会接触交往,而且,十几岁的孩子收获的通常是最纯真的友谊。

实际上,广州、南京等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开始了单性别教育尝试。南京市教育局已在调研准备,将尽快在开设女校的基础上,再开设一所男校,进行性别差异化以及个性化教学方面的尝试。(李祉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