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9月10日下午,陕西省府谷县武家庄乡高庄则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上课。从去年秋季起,府谷县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今年4月,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零收费”政策,高庄则小学学生的吃饭、住宿等费用全免。实习生 郝帅斌摄
一个西部县的15年免费教育账本
核心提示
随着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更加重视和加大投入,15年免费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今年9月,西藏自治区全面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首个实施该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域。
府谷这个位于陕晋蒙交界地带的小县,2010年启动12年免费教育,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一年后,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
这一政策,惠及的不仅仅是府谷籍的孩子,而且包括在府谷就读的外地孩子。为了将这些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
府谷县的这本“教育账”,不仅记载在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里,也记载在学校、家庭的账本里,更反映了当地执政者的长远眼光。
开学前的一天,陕西省府谷县乡村教师袁爱民一大早就蹲在前石畔幼儿园门口,等着为5岁的女儿报名。14年前的那个早上,他也是这样蹲在校门口,直到中午,父亲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一沓揉皱了的汗渍渍的纸币递在他手上说:“娃,大大(当地称父亲为“大大”——记者注)借到钱了!你能念高中了!”
多年来,袁爱民眼看着父亲为他们兄弟三人上学四处借钱。而如今,自己的女儿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了,已身为人父的他充满幸福与感慨。
在府谷县已实行了一年的15年免费教育,让很多家庭像袁爱民家一样,一下子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9月21日上午,陕西省前期评估府谷县教育强县反馈会在府谷县召开。陕西省创建教育强县专家组组长柳谋宣布,府谷县基本达到陕西省教育强县标准。
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具体是什么?府谷县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该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将来又会如何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2011年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府谷县调查,力图还原、呈现一个西部县的15年免费教育账本。
免费教育省下部分贫困家庭半年收入
府谷县三道沟乡的郝玲搬到县城已经快20年了。由于两任丈夫先后因病去世,孩子都要由她一人抚养。多年来,“把孩子供上一个好大学”一直是郝玲最大的愿望。不过,昂贵的学费让她的愿望实现起来有些困难。
去年9月,一个令她感到“犹如放下心中一块石头”的消息传出:府谷县将推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郝玲当时就算了一笔账,大女儿书嘉明年上高一,如果按照过去收费的情况算,每年需要缴纳学费1600元,高一的教材费约900元,班费50元,共计2550元。
“如果是寄宿的话,还能得到每天3元的蛋奶补助,一年按200天算,这就是600元;还有每天5元的生活补助,以250天算,这又是1250元。”郝玲告诉记者。
2012年8月19日,郝玲送自己的小儿子硕甫到府谷县前石畔幼儿园上学。她告诉记者,由于府谷县的公办幼儿园总是人满为患,报不上名,只能让小儿子硕甫去民办幼儿园。而按照过去的收费标准,硕甫今年所上的这所幼儿园,会收取一学期1200元的保育费,“现在,这一年2400元又省下来了。”
郝玲告诉记者,她一年的收入约1万元,而且“很多时候靠干零活不一定能按时拿到钱”。府谷县推行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对于郝玲一家来说,意味着半年的收入。
对于府谷中学高二(19)班的学生石保存来说,府谷县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几年前,石保存的父母相继去世,70多岁的爷爷成了家庭支柱。去年7月,石保存申请到府谷慈善协会的助学金2000元。而今年上半年,他又先后申请到榆林市高中教育专项助学金800元和府谷教育基金会1000元。
“现在我住在学校里,上学一分钱不用花,一天还有3元的蛋奶补助和5元的伙食补助,一年的其他生活消费有助学金就够了,不用给爷爷增加负担了。”石保存说。
2010年,府谷启动12年免费教育政策,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2011年,府谷县域经济总值达到40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陕西省首位、西部第6位、全国第69位。就在这一年,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
今年4月,府谷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辅资料、学具、作业本(平均每科两本)、寒暑假作业本各一套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免费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一套。此外,寄宿生的住宿费也全部免除。
目前,府谷县约有4.5万名学生因此受惠。据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王守贵分析,其中获益最深的人群有三类:一是落后乡镇的农民家庭,他们依赖传统农业为生,年收入不足一万元;二是进城务工家庭,他们在城里租房、生活开销很大,免费教育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三是县城里原有的贫困户,他们连生活都得要政府和社会救助,也负担不起教育支出。
府谷中学副校长孙克勤向记者介绍,从2009年免学费开始,近4年来,学校相继免除学生每年的学费800元、杂费240元、课本费约900元、住宿费400元,以及高三学生资料费300元;此外,还按照县里制定的标准给寄宿生每人每天5元的生活补助和和3元的蛋奶补助。
前石畔学校校长郭来银告诉记者:“过去,学校向学生收杂费,向外地学生收借读费,充作公用经费,可常常感到没钱;现在,所有的钱都来自政府,只要学校打个报告,钱就批下来了。”
记者查阅了前石畔学校的财务账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三年,学校的学生数从3000人减少到2074人,可政府拨付的款额却从1100多万元增加至1400多万元。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
在距离府谷县城60公里的大昌汗镇,来自湖北的孔先生近来空闲起来。由于他所供职的煤矿停产,使得孔先生和妻子有时间好好关心一下女儿的学业。他告诉记者,虽然女儿不是府谷当地户口,但也享受免费教育政策,现在上初一的她每学期只需缴纳380元的伙食费,“早晨还给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还有馒头、小米稀饭。”
孔先生说,自己来府谷已经很多年了。他在湖北老家只有两亩地,收入难以维持生存。“现在我在这边工作,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妻子在矿上干零活,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元。孩子上学也不用交钱。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
在刚刚建成使用的府谷县第四完全小学,现在只有一年级,共108名学生,其中95人来自外地。校长刘忠说,学校不仅要让这些外地学生免费上学,还要特别照顾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
河南孩子巴浩天是这所新学校唯一的回族学生。在开学报到那天,巴浩天一家和其他学生、家长共500余人在学校餐厅共进免费午餐。据刘忠介绍,这顿饭按陕北的习俗叫做“安锅糕”,意思是新学校开张的第一顿饭。“糕粉汤,还有四个小菜。外地人不吃我们陕北糕的,就给他们准备小麻花。”
当了解到巴浩天“只吃素”的饮食习惯后,刘忠决定,“从今天起学校食堂每顿饭都增加一道素菜”。
据了解,第四完全小学是由府谷县企业家和政府共同投资的,设施堪比东南沿海的一流学校。将来,学校用于维持免费教育的经费也将来自政府和企业家。
在府谷县,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区的外乡孩子能占到全县学生的10%还多,在工业发达的西部矿区,这一数字能达到三分之一。为了将他们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
在府谷县县长辛耀峰看来,不管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一投入都是“必须的”。
“这既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又与‘府谷精神’中的‘包容’相吻合,外来务工人员是在帮助我们搞建设,我们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理所应当。”辛耀峰说,“过去我们曾背井离乡走西口,到外面谋生受过别人的恩惠;现在我们发展了,别人背井离乡来府谷,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便利。这是府谷‘先富起来’后应该做的,也是确保府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做的。”
怎么保障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学生头上
去年8月的一个下午,郝玲在府谷县河滨公园散步时被派发了一张粉红色的传单,标题写着“致全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落款是“府谷县教育局”。
“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传单,很有意思。”郝玲至今仍对传单的内容记忆犹新:“整整一页A4纸,正面写的全是政府给娃娃们从小学到高中免费、补贴的内容;背面是一张表格,叫‘明白卡’,一看就明白现在的娃娃念书能省多少钱。”
记者从府谷县教育局的档案室里翻出了这张粉红传单。公开信主要介绍了府谷县实行免费教育政策的相关事宜,分为发信由来、政策介绍,补贴人数及金额,资金来源与管理等四部分。
府谷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正南是这份公开信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告诉记者,2010年,府谷县用于12年免费教育的经费是6955万元,“这么大一笔钱,要如实落到每一个学生头上,就必须实现全民监督。”
李正南说,为了让家长知情,府谷县教育局每年还会通过学校和其他渠道发放一张“明白卡”。去年8月,由教研室负责印制的“15年免费教育明白卡”也发到了家长手中。
在资金来源这一部分,“明白卡”写得很明白。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按照8∶2的比例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全国统一订购,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教材及配套资料由县级财政承担。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蛋奶补贴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承担部分外,由县财政承担。高中阶段、幼儿园免补资金则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以2011年春季为例,府谷县共投入免补资金37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16万元,省级财政投入46.8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808.4万元。
在府谷县教育局计划资金办公室工作已5年的刘建飞,对于15年免费教育的经费运行再熟悉不过。他告诉记者,每个学期初,各学校都要把最新统计的学生人数报到他这里,经过他们的统一预算,再报到财政局,“等到财政局统一制订的预算报告经过政府批准后,再由我们拨款给各个学校。”
据刘建飞介绍,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经费账号。而15年免费教育的免补资金则由县财政设立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专户进行专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局计划资金股也承担部分的审计职能。
那么,教育局又是如何将这些教育款项落实到学生头上呢?
刘建飞说,在县城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报账员,而在农村,则由专门的会计负责。
府谷中学的报账员周慧琴便是县城学校的报账员之一。她的工作流程是,先到教育局计划资金股汇报、核对人数,等待教育局把核对无误的人数报到财政局,然后拿着从财政局返回来的拨款单,去会计核算中心领取支票,最后到银行办理转账或汇款,或领取现金。
据周慧琴介绍,所有的钱都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着,学校直接管理的钱主要是助学金和寄宿生蛋奶、生活补助。“助学金由团委管,班里上报,团委制表按人数直接打入学生卡里;寄宿生蛋奶和生活补助由后勤管,后勤按照寄宿生人数分别打入学生卡中。”她特别强调,“后勤的账由财政局管着。学生的钱他们一分也动不了。”
李正南告诉记者,为保证这些钱都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被学校挪用或挤占,在整个经费的运转过程中,府谷县纪检委纠风办、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收费管理局也都承担了监管职能。
就在两个月前,府谷县审计局局长王小林带着他的审计小组到府谷县庙沟门学校就“蛋奶工程”展开了专项审计工作,并进行了入户访谈。王小林表示,到目前为止,与15年免费教育相关的各项资金,还没有发现不足额、挪用、挤占以及变相使用等违规、违纪行为。
去年8月18日,府谷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决定》。该文件提出,“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截留、挤占、挪用教育公用经费和学校教育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
高投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从学生家庭、到学校、再到县教育局,府谷县实行15年免费教育的账本,最终还是要汇入到县财政的大账上。
据分管教育的府谷县副县长杨培林介绍,2011年,府谷县在教育上的总投入是9.9亿元,占GDP407亿元的2%,占上交后县财政实际收入23.6亿元的42%。而2012年,府谷县在教育上的预算投入达11亿元,用于维持15年免费教育的经费(包括补助)将达1.2亿元。
杨培林表示:教育这本大账一定要算好,既要保证投入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也要重视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府谷中学高级教师段清厚看来,政府推行免费教育是一件好事,但府谷县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富裕程度要高于周边地区,因此,一些家长和学生并不看重免费教育的机会。“对政府来说,在加大投入推行免费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地方也需要政府这样的投入。”段清厚说。
记者在府谷中学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他们都表示不清楚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前府谷中学的学杂费和住宿费的收费标准,他们知道的只是,从他们进入这所学校起,除了吃饭,一切都是免费的。
对此,府谷县大昌汗学校校长麻建明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以分数作为衡量一切标准的大环境下,应该把15年免费教育的当作一个可以藉此启发学生思想自觉、品德自醒、行为自律的契机。“你学本领,家庭支持你,社会援助你,最后政府给你埋单,这几方面的关系是一种温暖、和谐的关系,要不要回报要看你的觉悟了,而这种人的觉悟,恰是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的所追求的。”麻建明说。
而府谷县教育局副局长刘万斌的思考更深入:“免费教育不能包治百病。目前,府谷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更满意的学校、教师,花费巨大,一些优质生宁愿放弃我们的免费高中,要转学去西安等地。这些都说明我们对教育的产出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均衡,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实现15年素质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府谷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刘万斌介绍,早在去年8月,府谷县就已出台相关文件,提出要建立教师、校长两支队伍,突出教育投入、教育均衡、教学质量提升3个重点,完善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15年免费教育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人人技能功能等四大工程等目标。
在府谷县的教育大账上,显然不只有15年免费教育这一项投入。
在9月21日召开的陕西省前期评估府谷县教育强县反馈会上,陕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曹普选也特别强调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特别希望“府谷县能在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上带个好头”。
“不仅仅是硬件、师资的城乡一体化,还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把学生从高考的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曹普选说。
这,或许是府谷县教育账本上的下一项重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