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突破
合作形式VS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与特色选拔更为重要
自主招生改革近年来一直处于探索中。从清华大学的五校合作,到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就是为了让有特色的偏才、怪才涌现出来,让高校能够在统一的高考制度基础之上,有途径招录到符合本校特点的学生。
采访中,多家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指出,目前的自主招生改革只是处于初始阶段,“谁与谁合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后对考试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探索”。
去年,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进行自主招生的改革举措,最大的突破其实不在于多校合作,而在于命题内容的多元和评价机制的相对灵活。一张试卷,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使得看似简单的合作考试招生,进行了颇具意义的多元评价、特色选拔的大胆尝试。
今年,以北大、清华为首的两大联盟,也将在考试内容和评价机制上作进一步探索。“北约派”联考就强调各高校的自主性。“提供7个考试科目,但选考哪些科目以及各科成绩的权重,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比如,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的成绩,其他高校则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有些高校甚至可以根据考生的单科成绩进行选拔。而在考试内容上,由参与高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共性需求,联合命题,着重对考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
【记者点评】就自主招生内涵深化而言,一直以来,高校似乎尚未找到着力点。以今年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试题为例,不过是在题量和难度上做成了高考命题的加强版。一些所谓创新性考题,也很难达到选拔偏才、怪才的预期。故而有种观点认为,内涵的不足,使得一些学校在自主招生的外延与形式下功夫。但改革不应本末倒置。期待各高校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考试内容和评价机制的内涵深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