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本研究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其内涵包括4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
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4个维度16项指标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维度一:反映教育发展水平,包括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文盲率、职工培训范围、职工培训的可获得性、学生学业成就和教育体系质量8项指标。维度二:反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包括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4项指标。维度三: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教育系统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和大学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两个指标。维度四:反映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这里用居民科技论文以及专利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指标来反映。
本研究数据来源包括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研究中的教育指标数据、世界银行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统计数据。
4中国教育竞争力未来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在未来12年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我们目前指标排名比较低的几个方面在未来将得到长足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教育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要整体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我们还需要做出如下努力:
提高中等教育入学率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
中国教育竞争力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继续发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到2020年提高到40%以上,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到2020年使20岁至59岁的劳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使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的战略目标。终身教育体系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知识型经济转变过程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教育竞争力指标中非正规教育的两项指标分别排名在32位和31位,教育体系质量排名35位,均居于中下等水平。距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提高中国教育竞争力还需要加强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中国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需要大力倡导尊重学习和尊重技能,由注重学历向注重资格转变。
加强经费投入的强度
实现经费投入多元化
教育投入是我们能够提升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经费投入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提高生均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强度,到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达到7.2%,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20%,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5%。从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是多元化的,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社会投入占的比例很大。因此中国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投入,使中国的教育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本版编辑:王亮 易鑫 李凌 制图:张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