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统计局举行改革后首发布会 三数字最关键 -教育部否认已形成高考改革方案 逾八成学生认为难觅到理想工作 -多省市下调工资指导线 或拉大收入差距 上半年全国税收下降6% -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7.72万亿 增32.8% 中投231亿美元净利润详解 -国内首家金融产业基金在上海成立 近八成基金每份分红不足0.1元 -三部委高官表态稳股市 10只股票先受益 沪深市值3天蒸发1.4万亿 -湖南百名尘肺病民工获特事特办承诺 陕西凤翔数百孩子血铅超标 -我国甲流发病略回落 仍面临重症危险 7成网友赞成看病预约挂号 -30家房企欲圈钱千亿 揭秘热钱为何进股市弃楼市:预判房地产政策 -国家统计局将推迟至11日公布CPI和PPI数据 公告 今年数据一览
首页>>教育动态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年轻人要避免被文化垃圾淹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8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知识多不等于创新能力强

2008年日本获得物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益川敏英,之前从没出过国,连护照都未办过,从来不出席国际会议,被称为“土包子学者”。因为他对英语一窍不通,从小文科成绩就不好,在班上平均学习成绩只是中等。

这位科学家的经历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在中国没法升迁,没法评职称没法当干部。在中国,英语不好,很多事情都被卡掉了。”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考察的知识分子,朱清时院士对中外教育思想有了一些比较和思考: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都越来越高,教育者追求给学生灌输越来越多的知识,我国培养的博士有一半被选拔做了行政工作……这背后是中国教育思想的极大误区:大家以为知识越多学历越高创新能力就越强。

朱清时说,有时候知识多可能会局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科学史发现,一个人创新能力最强时,往往是年轻时,那时知识并不多。

知识多为什么会约束创新能力?朱清时就此解惑:知识多确实有助于创新,前提是你的知识是对的而且自己已经消化它。但如果你掌握的知识多了,其中有好多是错的,是被误导的,或者你对知识食而不化,你遇到问题后要在知识堆先转一圈,哪还顾得上思考。

在朱清时看来,好奇心、想象力这些对创新最重要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我们的学生在上小学时,这些能力就慢慢被扼杀了,学生们都被逼着去背课本、背老师讲的答案。

洞察力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当年留学芝加哥大学时,上量子力学课,老师泰勒是美国氢弹之父,世界级的大师,上课从不备课,他天才横溢,想到哪儿讲到哪儿。但由于不备课,上课时有时会犯错误,有时走入陷阱。杨振宁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泰勒一步步走入陷阱,又怎么一步步走出来。“泰勒走到陷阱时,脑袋就像天线张开四处探测看哪里有出路。”

“现在,我们的教育亟待改革,应该从学生培养的好奇心和兴趣起步!”

年轻人要避免被文化垃圾淹没

朱清时告诫现场上百名前来听讲座的年轻学子,人的精力有限,读书要少而精,“不要被知识垃圾、出版垃圾淹没。”

朱清时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上网心得:我发现上网很可怕,因为网上信息太多了,一个链接接着一个链接看下来,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好像看了很多,但是没有时间思考,脑子还是空空的。就好比一个家里很清爽,看着就容易安静下来,如果陈设很多,看着就耗费人的精力。所以我现在要写文章时“不敢接电话,也不上网”。

而一些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则让他有些忧虑。前不久,朱清时和自己的博士生就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本以为学生会动脑筋自己想,但几天后学生们都在网上搜来一大堆资料。“就是陷入网上的东西了,没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垃圾。”

朱清时希望学生要少接触信息垃圾。博学从少读书开始,花少量的时间,掌握最本质的东西。(雷宇 原春琳 朱娟娟)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中国公办幼儿园大幅减少 政府投入不足是主因
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比稳中有升
高校学子就业引关注 逾8成学生认为难觅理想工作
教育部回应相关报道 否认已形成高考改革方案
人才蓝皮书调查报告:博士毕业生月均工资4814元
教育部8月15日起开通贫困生资助热线电话
我国拟规定企业按比例从职工工资提取培训费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近30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5% 远低GDP增速
北京奥运会一周年 全民健身浪潮席卷全国[图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