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11:00,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举行“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专题采访,邀请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等有关负责人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
有记者问,现在随着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加,教师师资的情况也是一个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情况如何?三所高校在培训教师方面的有哪些特色和经验?现在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的情况如何?
许琳说,这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孔子学院的外派教师和外派到外国大中小学的教师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财政部、教育部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特别是在财力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现在我们在24所院校,最近很快就要扩大到60多所院校中,我们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就类似MBA这样的专业硕士的学科层次。通过专业硕士的培养,使得我们能够适应外面对我们汉语教学、汉语教师的需要。也就是说,培养非常高级的“教书匠”,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虽然叫对外汉语专业,但很大部分时间是学外国文学,很少的时间学中国文学。而要研究怎么教外国孩子、学生和成人等不同层次的人从零起点,在非母语环境下教好学生,而不是来华留学生。在这方面我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我们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也在迅速增长,去年我们招了300多人,今年一下增加到1500多人。这是对新师资的培养。
对在职师资的培训,我们汉办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过去,我们在外派老师的时候,给大学发个通知,请学校派某个外语语种的老师去。如果没有会这种语种的老师,就派会点英语的去。现在不是这样,我们改革了,所有老师出去之前,都要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在培训课程方面,设置了跨文化交际、派往国家的地貌、人情和人文情况,以及派去国的教育制度和他们的教学运行机制、体制方面。同时,还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有很多中学都招留学生,至少是能够在来华留学生的班上教一教课,体验一下,究竟出去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教。这三个月的培训对很多老师来说还是作用很大的。
同时我们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了多语种教师培训中心,也就是说,现在亚非拉美很多非英语语种的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我们平时叫小语种,实际上不小,就是非英语语种的老师准备不足,现在我们开始在北外、经贸大、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选教师,当然北外是最多了,他们是有43个语种的学校。我们提前一年把教师选拔出来,去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使得他们在出去之前就能够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去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比较痛苦的历练过程。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们这些措施的实施,现在比两年前派出的老师“哭鼻子”的人少多了。
顾海良补充说,刚才许琳女士把师资培训的事情说了。实际上这也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我们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我记得在1996年到1997年间,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培养还不是一个学科,放到哪儿培养都不知道。1996年、1997年,我在国务院办公室任职,我陪同许嘉璐先生一起召开了三次研讨会,研究到底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怎样培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汉语国际教学的专业硕士学位。作为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我想它的起点就是本科以上的学外语的、学汉语的等等,通过两年的培养,达到比较娴熟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从当初到把它单独设立了专业硕士学位,时间也就十多年。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对师资的培养给予了极大地关注。现在汉办和一些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在内进行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培训。我觉得有了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做好孔子学院的工作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纪宝成,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孔子学院能不能办好,师资问题是一个瓶颈。现在我们中方的合作大学都把师资问题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派出15位教师到国外各孔子学院执教,但仅仅靠这些教师是不够的,现在在我们的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以及相关学院抽调一定量老师满足当前的需求。从长远来看,我们设立了硕士学位,刚才许琳女士已经介绍了汉语推广的硕士学位。我们今年第一年招生,中国人民大学要招80—100名,就是为了储备一些教师。
我们认为汉语教学正在进入很多国家的教育主流体系,进入它自己的教育制度范围之内。因此,这些国家本身如何培养汉语教师,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英国文化委员会提出,英语文化圈之外的教学水平高于英语文化圈之内的教学水平,他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像我们国家的很多著名的教师是国际化教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都有“汉语教书匠”,是他们自己培养的。这样的汉语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汉语国际化。怎么样进入主流教学体系,培养他们自己的教师,这条是很重要的。中国人民大学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有这样的目标。让他们的教师到我们中国来学习,回去之后教授汉语。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
朱崇实说,厦门大学是1921年由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举办。因为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历史,因此厦门大学在海外教育方面有它的特色和传统。厦大在50年代初,当时周总理亲自要求在厦大设立一个专门的海外教育机构,因此厦大海外教育在国内大概也是开展最早的高校之一。我们学校在这几十年来,在如何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方面一直在做探索。很可惜,在文革的时候,这个过程被打断了。
现在我们重新回过来再做这件事情,我们有两点:第一,我们感到对外汉语教师对自己今后要出去教学或者是服务的国别和地区的情况能够了解,包括对它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上,第一是抓这些教师,除了他通晓一些通用的语言——英语、法语这些语言之外,我们还希望他能够有一门,比如说像泰语、印尼语这样的语言。
第二,我们加强实践。我们这几年加大了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志愿者外派的力度,具体的数字我记不清楚,大概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派出了100多位对外汉语的研究生到外面实践,长的有一年,短的有半年,让他们到外面亲身实践一下、体验一下,怎么能够把对外汉语教学做好。实践的结果,应该说是令我们满意的。到外面去的,和没有到外面去的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向汉办提出,能不能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设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校把这个环节能够做的更好。所以这是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目前在做的一些工作。
当然,我们感到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难度确实很大。因为汉办再三提出,孔子学院遇到三个最难的问题,一个就是优秀的师资,一个是好的教材,再一个是好的教学方法。师资是排在第一个,刚才章部长也说了。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努力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