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日,考生准备参加同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虽然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的选拔考试,但高校自主招生获得的社会关注程度绝不亚于高考,同时它对高中教学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随着考生走出自主招生的考场,高校各具特色的试题渐渐浮出水面。“数学学科很难,考完后没什么把握”,“和学校考试完全不是一个路子”……难,是考生们的最大感受。更有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偏题”、“怪题”,脱离了中学教学实际。自主招生考试到底难在哪里,它和我们日常的考试有些什么不同,我们不妨透过试题来探个究竟。
“达鲁花赤”是何方神圣?
往常每试必灵的题海战术,在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很可能要栽大跟头。
复旦水平测试历来以“面广量大”为最大特色,这和学校“通识教育”的办学特色有密切关系。10个科目200道题,要求在3小时内完成。不少考生走出考场显得垂头丧气,三四十道做不出来的大有人在。
一些学生考后总结发现,试题真正难的并不多,但涉及的面很广,而且不少都是平时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比如语文考试中要求写出所给汉字的笔顺和注音,这差不多只是小学水平;“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白话诗集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六书’是哪些”等文学常识难度也不大,但要完全答对却并不容易。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历史科目中,最为常见的名词解释让不少学生招架不住。8个名词解释,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非常广,包括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当代历史、西方历史等,切·格瓦拉和达鲁花赤甚至课本中都没有提到过。其余的虽然教材有所涉及,但学生也未必都能回答正确。此外,要求学生“写出五种读过的历史著作的书名与作者,并评价其内容”,也有相当难度。
教师观点
交大附中教师蒋敏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基础性的命题原则,对中学实施通识教育,鼓励优秀学生多阅读感悟、多知识积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复旦水平测试生物考题中有一题要求根据一张基因图谱,推断出一个家庭中哪几位会是色盲;地理考题则问到了GPS的工作原理、地图上等高线的运用等。蒋敏然分析:“大部分知识都是课堂上教过的,关键还在日常积累。应对这样的试题,阅读面广的考生会有一定优势。”除此之外,她还告诫学生,平时不要死读书,而要能活学活用课本上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