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0月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包括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感到后悔。与此相印证,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128.2万人报名,与前一年相比增幅为0.55%。而此前的2001年到2006年,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
新京报:从2000年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以来,担心硕士研究生质量下降的言论便从来没有间断过。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澄清一个基本事实:硕士研究生质量真的下降了吗?
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评判硕士生质量是否下降存在一个标准问题。如果从用人单位的心理预期来说,他们显然期望,研究生应该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实际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但事实上,我们多数研究生短时间未必能比本科生表现得更好,尽管他们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论文写得很好,因而很容易给人造成质量不行的印象。如果从纵向比较来看,因为招生单位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的确会造成部分硕士研究生质量不如往届研究生的问题,但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即便扩大了招生规模,培养出来的硕士生未见得就比往届毕业生差。因而不能因为部分硕士生质量存在问题,就认定硕士生整体质量下降了。
袁本涛(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最近就“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问题,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表明,从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质量上来看,用人单位对近期毕业的研究生与5年前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质量比较时,选择“明显提高”的为2%,选择略有提高的占24%,选择“基本持平”的占17%,“略有降低”的接近50%,另有7%的人没有表态。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是,近5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总体而言保持了稳定,但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面临下降的潜在趋势。
新京报:社会上有关硕士生质量下降的担忧是不是有些“反应过度”了?
陈洪捷:我认为主要是一个观念转变问题。几年前,因为教育资源所限,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远不能满足我国科研和教学的需要,只能由硕士生来填补本来应该由博士生充任的职位,因而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主要设定为培养高级科研和教学人才,而且学制要求非常严格。但是,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提高和机制的成熟,已经可以培养出满足我国科研和教学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就应该从精英化教育回归它的大众化教育职能,而大众化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应用型和研发型人才。如果我们仍用精英化教育的标准,来评价大众化教育的硕士研究生,结论肯定是靠不住的。
新京报:但是,教育部2006年和2007年公布的《工作要点》一再强调,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上。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推知,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担忧了呢?
袁本涛: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先有一定的规模扩张,没有规模的扩张,质量便无从谈起。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理应重点转向质量提高。经过最近几年的急速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从1999年的9.2万人激增至2006年的40万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了110万人。教育主管部门此时从支持扩大招生规模转向主抓教育质量,可以理解为主要是为了防止教育质量下滑,而不应理解为教育质量已经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