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大一学生和退休老师成京城考生“高考陪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社北京六月一日电 题:大学生成京城考生的“高考陪读”

又到一年高考时,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考生、家长纷纷进入冲刺阶段。在红火多年的高考套餐、钟点房、健脑补品、应考资料等依然走俏的同时,全能型高考保姆、心理辅导家教浮出水面,在校大一学生和退休老师成为今年京城高考的新宠。

与往年不同,今年北京家长对“陪着考试”的心理辅导需求更多。家住城西的黄女士说,其实高考最后拼的就是心理素质,上考场自信、不慌就成功了一半,心理辅导尤其重要。在距离高考前一个星期,她为孩子请了一位在北大就读心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因为他们有应考心理历程,懂得把握考生心理,与初次面临大考的应届考生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在轻松的交谈中多少可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像黄女士一样“求贤若渴”的家长不在少数,许多家长唯恐关键时刻因“后勤保障”出纰漏而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高薪请“陪读”,花钱买安慰者不断增多。据了解,一般名牌大学的学生辅导价格每小时不低于一百二十元,而普通大学的学生约为每小时六十元左右。

高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高校大一新生成为家长们寻找的最热门辅导员。在北京某区重点中学读书的张彤,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平均分数仅在五百六十分左右,眼看着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愿望即将落空,父母非常着急,认为考前冲刺文综分数可大幅提高,一个月前从北京师范大学请来家庭辅导员。张彤说:“大一学生刚经历过高考,熟悉考试题型,每周晚上三次课,最后突击文综效果还是不错的。”

针对冲刺阶段考生的特殊需求,家政服务公司也抢滩高考市场推出特色服务。位于海淀学院路的家政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新近推出了由退休教师提供的“全能型高考导师”和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全能型高考陪读”,考前一周加高考三天,十天的报价一千二百八十八到八百八十八元不等,市场供不应求。

“全能型高考导师”与平日补课的老师完全不同。家住东宫街的赵女士是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退休教师,她通过熟人介绍,成为一名全能型高考导师。她说,除了给考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外,她还可以进行考前辅导和心理疏导。

有专家认为,“高考陪读”迫于时间紧,已不可能恶补基本知识,应更多注重考前、考中的心理调节,有针对性地传授临场应试技巧很有必要。

面对名目繁多的高考各项服务,一些专家呼吁考生和家长应理性对待,不可盲目攀比和依赖太多的外界服务,应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从考生自身的条件出发,安排好考生最后的考试和心理调适。(于立霄)

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

相关文章:
教育部:高考使用作弊器属违法犯罪 家长勿为孩子购买
高考作弊将入考试诚信档案 记录跟随考生一生
教育部:高考目前不会改时间 今后可能改变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万
"职场人看高考报专业"调查 4成职场人专业不对口
高考作弊大耍高科技花招 专家呼吁法律“亮剑”
教育部学生司特别提醒:警惕高考诈骗与违规招生
“高考移民”挑战公平 须有严格措施维护高考秩序
中国恢复高考今年满30年 大中专录取3600万人
高校招生负责人:高考填报志愿须注意四大原则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