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专栏1:2010年与“十五”末道路运输发展情况对比 |
||||
分类 |
具体指标 |
2005年 |
2010年 |
增长幅度 |
运营客货 车辆 |
营运客车数量(万辆) |
72.8 |
83.1 |
14.2% |
营运货车数量(万辆) |
587.2 |
1050.2 |
78.9% |
|
客货运输 |
客运量(亿人次) |
169.7 |
305.3 |
79.9% |
客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 |
91.9% |
93.4% |
1.5个百分点 |
|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
9292.1 |
15020.8 |
61.7% |
|
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 |
53.2% |
53.8% |
0.6个百分点 |
|
货运量(亿吨) |
134.2 |
244.8 |
82.4% |
|
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 |
72.1% |
75.5% |
3.4个百分点 |
|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
8693.2 |
43389.7 |
3.99倍② |
|
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 |
10.8% |
30.6% |
19.8个百分点 |
|
客运线路条数(条) |
162330 |
168247 |
3.6% |
|
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班次/日) |
1410590 |
1835650 |
30.1% |
|
国际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万人) |
795.72 |
780.14 |
-2.0% |
|
国际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万吨) |
973.0 |
2963.09 |
304.5% |
|
运输结构 |
普通货运业户占比(%) |
85.4%① |
85.3% |
-0.1个百分点 点点点 |
集装箱运输业户占比(%) |
0.07% |
0.14% |
0.07个百分点 |
|
载客汽车平均座位(位/辆) |
21.8 |
24.3 |
11.5% |
|
载货汽车平均吨位(吨/辆) |
4.0 |
5.7 |
42.1% |
|
客运班车中中高级客车占比(%) |
39.5% |
53.5% |
14个百分点 |
|
专用载货汽车占比(%) |
4.1% |
5.1% |
1个百分点 |
|
农村客运 |
乡镇通班车率(%) |
97.8% |
98.1% |
0.3个百分点 |
建制村通班车率(%) |
84.7% |
90.1% |
5.4个百分点 |
|
客货 运输站场 |
道路客运站(个) |
14895 |
240152 |
16倍 |
二级以上客运站数量 |
2570 |
2776 |
8.0% |
|
客运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万人次/日) |
1808 |
2259 |
25% |
|
道路货运站(个) |
1840 |
3317 |
80.3% |
|
货运站年平均日换算货物吞吐量(万吨/日) |
513 |
742.5 |
44.7% |
|
运输 辅助业 |
机动车维修业户(万户) |
34.6 |
40.5 |
17.1%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业户(户) |
5939 |
9492 |
59.8% |
|
汽车租赁经营业户(户) |
2126 |
2937 |
38.1% |
|
物流服务经营业户(户) |
4203 |
16536 |
2.93倍 |
|
信息配载经营业户(户) |
16526 |
22006 |
33.2% |
|
站场经营业户(户) |
20817④ |
29136 |
40% |
备注:①为2006年数据;②按照2008年交通运输部新的统计范围和口径,统计数据有较大变化;③由于农村客运站大规模建设,致使该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④为2006年数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成绩显著,但道路运输业快速健康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七个不足”:一是行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满足多样化、高品质运输需求的能力不足。二是行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集约化发展动力不足。三是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营诚信与规范性不足。四是与支撑现代物流发展和满足公众便捷出行的需求相比,道路运输站场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不足。五是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六是道路运输自身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足。七是行业管理基础建设仍较薄弱,法规标准、政策手段、队伍素质与规范化管理仍显不足。总体来看,道路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继往开来,道路运输业正站在一个必须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主要体现在:保增长、保稳定仍然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将成为主线,扩内需、惠民生成为新的发展主题。道路运输业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
(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期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重化工业特征依然突出,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对道路运输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同时,“汽车社会”和“机动化”特征更加凸显,汽车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迫切。此外,我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形势仍较严峻,道路运输业应急保障与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更加突出。
道路运输业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确保运输生产力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要切实加快提升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等相关辅助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要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
(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
“十二五”期,国家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将从产业结构调整转向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加速产业轻型化、产品轻质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社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大,民生优先、民富为本将成为新的战略着力点,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将快速增长,出行需求将由大众化向个性化、高端化转变。
道路运输业必须着力于推进转型与升级。切实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特别是高品质运输服务需求,切实增强运输服务保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运输效率高、通达度深的客货运输组织方式,推进传统产业形态的改造。
(三)进一步强化统筹区域及城乡协调发展力度,要求加快推进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进程。
“十二五”期将是我国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道路运输是联系城乡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密切城乡沟通、促进产业协同、改善出行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也是国家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时期,更加突出强调利用区域发展的空间约束,实现区域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而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将成为促进区域资源优化和统筹布局的重要方面。
道路运输行业必须抓住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的重大机遇,着力解决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努力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利高效运输,以道路运输发展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同时,需要进一步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实现道路运输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构建区域一体化、服务现代化的区域道路运输服务网络。
(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加快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现代交通运输业必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任务。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为道路运输业延伸覆盖面、拓展新领域、加快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提供新的外部条件和发展动力。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竞相加快发展,一定程度使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铁路快速客运系统的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公路干线客运产生巨大影响,道路客运业实施战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迫在眉睫。
道路运输业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优化运网布局和结构,加强站场设施建设,发展先进的运输车辆及装备,提升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构建对接现代物流的政策标准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从业队伍。实施与铁路快客系统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突出自身比较优势的客运服务,并强化与其他方式的衔接。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延伸服务领域,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切实增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时期。目前全国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行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承担物流市场有关管理、强化源头治超、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等新增职能有待在积极探索中全面正确地履行。迫切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构建统一、精简、高效的行业管理组织体系。
道路运输行业还要积极应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影响,进一步转变行业管理的工作重心和职能手段,切实改进管理方法,从重许可向许可准入与动态管控并举转移,从重处罚向处罚教育与政策引导并举转移,从重监管向市场监管与服务公众并举转移;积极推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行政机构转化,适应公共财政及公务员管理的新形势,不断创新机构、人员、财政等管理制度。
(六)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节能减排,要求大力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运输业发展。
我国已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
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设低碳道路运输体系,不仅要继续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深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还应结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要求,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运用,倡导理性的运输消费。要把低碳发展作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新起点、两型行业建设的新抓手、转型升级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