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4年03月31日09: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职责 国务院

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

3.1 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状况

 

    3.1.1 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

 

    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68%、44%和51%,与上年相比,枯水期和平水期比例分别增加18%和6%,丰水期比例降低7%。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

 

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统计(条)

监测时段

~类水质

类水质

类水质

类水质

合计

枯水期

8

9

6

49

72

丰水期

11

20

9

32

72

平水期

15

15

5

37

72



 

    3.1.2 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状况

 

    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分别为:CODCr 1 382万吨,氨氮(以氮计)29.3万吨,硝酸盐氮(以氮计)221万吨,亚硝酸盐氮(以氮计)5.7万吨,总磷(以磷计)27.2万吨,石油类3.9万吨,重金属2.7万吨(其中锌20 743吨、铜3 703吨、铅2 004吨、镉138吨、汞40吨),砷2 976吨。

 

    其中,71条河流的CODCr、氨氮、硝酸盐氮和总磷入海量分别较上年降低0.4%、11%、3%和24%。

 

2013年部分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量(吨)

河流

名称

化学需氧量

CODCr

氨氮

(以氮计)

硝酸盐氮

(以氮计)

亚硝酸盐氮

(以氮计)

总磷

(以磷计)

石油类

重金属

长江

6 264 780

132 366

1 549 677

8 938

171 288

11 471

15 455

1 975

闽江

1 170 931

10 337

26 685

1 288

6 423

571

1 315

130

珠江

536 180

15 069

318 886

25 652

20 149

11 288

2 888

452

黄河

348 635

4 895

7 161

2 829

650

4 911

704

40

南流江

246 030

1 462

11 721

619

5 789

425

150

12

小清河

178 884

585

1 284

544

936

332

26

3

甬江

148 154

6 029

12 424

430

2 033

112

72

5

大辽河

95 811

9 096

18 380

2 626

1 989

144

221

15

钦江

85 430

965

3 582

329

821

134

39

2

双台子河

83 524

695

960

248

133

122

22

3

大风江

77 272

727

1 744

60

717

122

44

1

临洪河

70 233

645

859

267

973

144

79

7

敖江

44 134

85

965

45

160

86

34

2

霍童溪

38 616

248

1 186

24

47

30

28

0.3

晋江

38 279

1 661

13 495

490

400

110

62

3

防城江

35 257

768

1 133

17

387

116

53

1

龙江

17 301

1 332

520

275

409

24

43

0.1

大沽河

12 753

259

177

13

48

63

19

2

木兰溪

11 196

1 593

2 837

354

1 282

49

144

0.2

碧流河

2 412

18

320

1

3

19

1

0.1



 

    3.2 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3.2.1 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实施监测的43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工业排污口占34%,市政排污口占38%,排污河占23%,其他类排污口占5%。3月、5月、8月和10月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比率分别为47%、49%、54%和52%,全年入海排污口的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0%,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106个入海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达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降低7%;129个入海排污口全年监测均超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增加4%。

 

2012~2013年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状况

 

    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中,工业类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8%,与上年相同;市政类排污口和排污河达标排放次数比率分别为45%和46%,较上年略有降低;其他类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9%,较上年升高。

 

    入海排污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悬浮物、CODCr和氨氮,达标率依次为68%、79%、80%和91%;污水中砷和铜、铅、锌、六价铬等重金属达标率均在96%以上。2010年以来,入海排污口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基本保持稳定。

 

                           2012~2013年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        2010~2013年入海排污口主要

                                  达标排放次数比率                 污染物达标率变化趋势

 

    3.2.2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80%以上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水质状况 5月和8月,分别对全国98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进行监测。5月,70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占监测总数的71%;8月,79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占监测总数的81%。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个别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重金属、粪大肠菌群等含量超标。

 

2013年5月和8月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等级

 

    86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占监测总数的88%。其中,位于农渔业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内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超标率分别为100%和78%。

 

    沉积物质量状况 8月,对全国91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进行监测,其中32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石油类、镉、铜、铅和粪大肠菌群。与上年相比,7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镉等含量降低,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19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石油类、镉和硫化物等含量升高,沉积物质量下降。

 

    生物质量状况 62%的排污口邻近海域贝类生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生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石油烃、铅、砷和粪大肠菌群。

 

    3.3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状况

 

    海洋大气污染物干沉降 在大连老虎滩、大连大黑石、营口仙人岛、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塘沽、东营孤东、蓬莱、青岛小麦岛、舟山嵊山和珠海大万山等监测站开展了海洋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监测。气溶胶中硝酸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25.1微克/立方米和3.9微克/立方米;铵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秦皇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9.3微克/立方米和1.3微克/立方米;铜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舟山嵊山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营口仙人岛监测站,分别为400.1纳克/立方米和5.6纳克/立方米;铅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葫芦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211.1纳克/立方米和19.3纳克/立方米。2010~2013年,海洋大气气溶胶中铜和铅平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呈上升趋势,铵盐基本保持稳定。

2013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硝酸盐和铵盐含量

 

2013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铜和铅含量

 

    渤海大气污染物湿沉降 在大连大黑石、营口仙人岛、秦皇岛、塘沽、蓬莱等监测站开展大气污染物湿沉降通量监测。硝酸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大连大黑石监测站,分别为7.1吨/平方公里·年和2.9吨/平方公里·年;铵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秦皇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大连大黑石监测站,分别为3.0吨/平方公里·年和0.9吨/平方公里·年;铜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分别为3.2千克/平方公里·年和1.0千克/平方公里·年;铅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营口仙人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分别为6.1千克/平方公里·年和0.5千克/平方公里·年。

                          2013年渤海各监测站硝酸盐和铵盐          2013年渤海各监测站铜和铅

                                   湿沉降通量                           湿沉降通量

 

    3.4 海洋垃圾分布状况

 

    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与上年相比,海面漂浮垃圾密度略有下降,海滩垃圾密度基本持平,海底垃圾密度显著下降。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海面漂浮垃圾 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片状木头等。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9个/平方公里;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 819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5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56%,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27%和9%。78%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陆地,22%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滩垃圾 海滩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塑料瓶等。平均个数为70 252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 622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38%,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36%和11%。81%的海滩垃圾来源于陆地,19%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底垃圾 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碎片和片状木头等,平均个数为575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36千克/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3%。

 

2013年监测海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

 

2013年监测海域海洋垃圾数量分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