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个粮食主产区财政紧张 产粮越多经济越落后

2013年10月21日11: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粮食直补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财政转移支付 排涝沟 粮食大省 粮食价格 经济差距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基层“遇冷”

改变产粮大县“要饭财政”现状,建立多方位的、新型的、高标准的粮食生产区域利益补偿机制

记者在吉林、江苏、河南等粮食大省调研了解到,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粮食主产区财政资金紧张状况未得到改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越多,经济越落后,陷入“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怪圈。

我国粮食生产呈现越来越向粮食主产区集中的趋势。近十年来,全国粮食增量的91%来自13个粮食主产省(区)。但从收入来看,除辽宁、江苏、山东3个沿海省外,其余10个主产省(区)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8%,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7%,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粮食主产省(区)人均财政支出613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

农业专家和基层农业工作者担心,粮食生产区财政资金紧张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会影响其抓粮积极性,甚至放松粮食生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此,专家们建议,尽快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加大向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和完善粮食主产区金融支持政策。

产粮大县“吃饭难”

刚刚上任的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曾经是产粮状元市榆树市的市委书记。榆树市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市,但人均财力只有300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李国强说,“榆树市的黑土地抓一把冒油,插一根筷子发芽,把这里的土拉到别的地方就是肥料,这么好的黑土地浪费、蚕食都是造孽”,但是,大粮仓却没有改变榆树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面貌,还要自己找吃的、找花的,基层政府抓粮积极性并不高。

河南省2012年的人均财政支出为4516元,其中,89个产粮大县的人均财政支出是218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还少。河南省排名前15的产粮大县的财政支出人均为1581元,比89个县的还低。这说明产粮多贡献大,财政却越糟糕,河南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说:“粮食调出区实际上调出了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并承担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机会成本。”除了河南,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和安徽也是粮食调出省(区)。

“农民致富‘非农化’,高效农业‘非粮化’”,江苏省兴化市粮食局副局长章存康认为,甚至一些地方,在水产养殖面积、新建公路里程、招商引资新建厂房、新建楼盘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瞎编一些三农数据骗中央领导,归根结底是产粮大县“要饭财政”造成的。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主产区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同时本地区的现实利益却受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守臣曾担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他指出,从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部分数据看,我国地区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地方城镇化水平、地方人均纯收入等指标都与人均粮食生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即越是产粮大省,财政收入越少、经济越落后、城镇化水平越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低。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粮食大县奖励政策,对缓解县级财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政策力度不够,很难从根本上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一位产粮大县的县委书记表示,粮食大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生产粮食,牺牲了大量的发展机会成本,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只能获得微薄的利益补偿,根本不能改变粮食主产区经济落后、财政状况困难、公共服务低下、城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这对产粮大县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粮食价格较低和税收贡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而言,大量资金投入却难以带动GDP增加和税收增加,必然影响抓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种粮农民期望政府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金港村种粮大户潘钻友说:“不管怎么说,咱们还是靠天吃饭的农业,我们家承包150亩农田,如果有一年受灾,就很难翻过身来,希望政府能够帮助种粮大户完成打井、修建排涝沟、修建田间渠系等工作。如果这里的农田变成旱涝保收田,粮食产量还能大幅增加。”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