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10月份食品价格五个月来首次环比下降 长沙猪肉鸡蛋降价明显
5.5%,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主要归功于食品类价格回落。
从7月份达到年内峰值的6.5%,到8月份的6.2%、9月份的6.1%,再到10月份的5.5%,CPI同比涨幅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下行曲线,而且下行幅度在加大。
“现在物价绝对水平还处于高位,但物价涨幅正加快回落,价格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食品价格回落拉低CPI
涨也食品,落也食品。本轮物价上涨的“领头羊”和主导性力量食品类价格近来出现新变化。
统计显示,10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9%,涨幅比9月份回落了1.5个百分点,比7月份更是回落了2.9个百分点。前期一些涨幅突出、百姓反映强烈的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出现了明显回落,有的甚至转为下降。
从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的回落更为明显。10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出现近来罕有的环比下降,降幅为0.2%,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这也是自6月份以来出现首次环比回落。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下降3.4%,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8%,蛋价格环比下降3.8%。
“本轮物价上涨食品是主导性力量。现在猪肉价格已经基本稳下来了,而蔬菜价格降得比较明显。国家发展农产品生产、增加供应、平抑价格的一系列举措效果日益显现。”张立群认为。
长沙猪肉价降至14元每斤
“菜价降了,花同样的钱可买的菜更多了。”这是CPI重返6%以下之后,市民严娭毑最直观的感受。
说起最近降价的菜,掌管一家四口伙食的严娭毑如数家珍:“猪肉跌得快,9月份贵的时候,一公斤猪肉要卖34元,10月底就只要28元了。芽白9月份还卖3.6元/公斤,现在就只要2.4元/公斤了。萝卜便宜得用车拉,原来1.6元/公斤,现在只要0.4元了。”
严娭毑爱记账,看她的账本,9月23日,买一家人的菜花了43元,到了10月25日,这个数字回落到了32元,“同样50元钱买菜,现在拎出去的菜篮子要重多了。”
猪肉价格一直“跌跌不休”。据市物价局统计,2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高,9月初达到峰值,平均收购价达到50公斤1035元,全市猪肉批发价抬高到了25.97元/公斤,零售价也高达32.82元/公斤。国庆节后,猪肉价格迅速回落,目前,批发价跌至22元/公斤左右,零售价回落至30元/公斤左右,降幅约为7.82%。
此前涨幅较快的鸡蛋价格现在也很淡定,9月末,鸡蛋平均售价达到11.36元/公斤,国庆期间零售价一度冲破12元/斤。10月底,鸡蛋价格回落至11.2元/公斤左右,而昨日市物价局统计显示,长沙辖区鸡蛋平均价格为9.96元/公斤。
年内有望进入“4”时代
从今年以来的数据看,CPI在7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同比上涨6.5%之后,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目前5.5%的水平与5月份持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CPI拐点已过,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物价水平。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社会需求量的减少,物价水平亦将进一步回落。
国泰君安首席研究员林采宜表示,10月份CPI延续了9月份的回落趋势,年内CPI涨幅预计将继续下降。“十一月份进一步回落至5%以下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CPI涨幅正加快回落,但百姓仍然觉得目前物价水平较高,专家也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价格调控仍需继续努力,切不可掉以轻心。
随着冬季到来,猪肉消费进入旺季。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一般为三年,目前上涨的周期还没有完全走完。随着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到来,各类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物价上行的动力可能会有所增强。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宁沙鸥稿件
CPI涨5.5%
食品类
涨11.9%
烟酒类
涨3.7%
衣着类
涨3.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涨3.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涨3.5%
交通和通信类
涨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持平
相关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政策微调获有利条件
价格是经济的杠杆和灵敏反映,价格调控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PI同比涨幅加快回落,体现了怎样的经济形势?对宏观政策的走向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减速,外需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成为宏观调控潜在的新挑战。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发出了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信号。
“价格涨幅的加快回落,为宏观政策预调微调提供了有利条件。”张立群认为,目前在房地产调控坚定不移、货币存量仍然偏大的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能变,但在实际执行中,可以从一度实际收紧转向真正的中性,巩固经济增长的市场基础和内生动力。
货币政策受控通胀和稳增长“两难”局限之时,财政政策近来频频出手,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对舒缓中小企业困难的独特作用。
“政策预调微调关键在于把握‘度’,太松不利于控制通胀,再紧会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王军说,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密切观察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
张立群强调,中国宏观政策从应对危机的扩张刺激回归常态的转变已经完成,再度实行总量扩张政策的风险和代价太大。应当借外部环境的变化,真正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把中国经济引向更高质量、更少消耗的新的增长轨道上来。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