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一年复一年,“民工荒”就像连续剧一样不断在农民工输入地上演。虽然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短时间内得到抑制,但随着中国出口逐渐恢复,“民工荒”似乎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上涨、产业转型西移的背景下,今年“民工荒”显现出了诸多新特点。
今年荒来早
每年到元旦前后,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民工荒随之而来,但基本在春节后开始明显反应。但与以往相比,在经济逐步回暖、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今年“民工荒”来得特别早。
“今年以来,招工一直比较难,虽然企业也在逐渐提高工资标准,但是招人还是越来越困难。”在上海松江区经营一家劳务公司多年的孙女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民工荒”已经不再是春节期间的事,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
谈起这点,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也非常头疼。“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外市场复苏明显,订单逐渐增多,相比危机时大力减员而言,现在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黄新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前一阵子公司也遭遇了招工难情况,后来还是采取了加薪方式解决。
然而,农民工也有自己的苦衷。“物价不断上涨,但是工资却相对涨得很少,上海生活成本又高,还不如在自家找份活干。”在上海打工多年的小闻今年已经回到江苏常州老家,在当地工厂找了份事做,“干得好一个月也有3000元”。
东西“抢人记”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中国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就已逐渐显现,但近年来,在中国产业西移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迁移,“民工荒”浪潮也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河南郑州大街小巷,饭店、餐厅外墙贴出的招聘启事随处可见,但应聘者寥寥。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主任何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除了年底外地打工族回家过年引发“招工难”,今年9月,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集团郑州科技园专案破土动工,明年将招收18万普通工人,进一步加剧了河南本地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题。
这在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看来,意味着东西部地区已经开始呈现“抢人”趋势了。“首先,一二线城市因物价全面上升,导致民工生活成本加大,而工资待遇的提升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幅度。其次,随着经济企稳回暖,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用工需求量也迅速扩大,这些劳动力流出省份逐渐有了留住劳动力资源的能力。”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分析。
刘易斯拐点?
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中指出,民工荒的出现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消失,就业的主要矛盾正从总量性向结构性转变,暗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即将到来。蓝皮书指出,在2004年-2011年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这是2005年以来不断出现民工荒的根本原因。
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短缺,这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已经到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劳动者收入增长失衡,到2013年中国人口红利将消失,当前出现的民工荒并不是短期局部现象,而会长期存在。
但是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看来,目前“民工荒”还只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且这种“民工荒”更多体现的是“技工荒”,随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档次的提升,企业对用工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很多缺少专业技能的民工被挡在门外。“如果要说拐点,这种劳动力的短缺也是反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拐点,而这一拐点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则是一种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本报见习记者史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