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明年通胀目标至4%

2010年11月24日09: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通胀目标 中央经济 CPI 2008年 两会 2010年 IMF 工作会议 通货膨胀目标 宏观政策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或不再强调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在今年CPI增幅不断提高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

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中国2011年的通胀目标很有可能会提高到4%。

在宏观政策上,则有可能不再强调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自2008年危机以来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被重定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会初步提出明年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控制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明年宏观政策的方向打好基调。具体的中国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GDP)、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CPI)、就业和失业控制目标、国际收支状况,都要到翌年3月左右的“两会”上正式给出。

高通胀容忍度

上述参与政策咨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有关部门明确讨论了是否提高通胀控制目标,以及提高多少的问题。

在最近5年里,2006年、2007年、2010年CPI控制目标是3%,2009年是4%,2008年是4.8%。

“目前讨论2011年的CPI调控目标,基本确定需要进行一些上调,这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到今年年底这两个月会有什么表现,或者是一直到3月份‘两会’召开时CPI会到什么水平;二是看控制目标需要提高到什么水平。”前述人士表示,可能的提法会是4%左右。

实际上,就在最近的一两周,国际主要投行都纷纷上调了2011年中国CPI预期目标。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的多位经济学家中,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将2011年中国CPI预测从3.6%大幅上调到4.5%;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将2011年预测从3.5%~4%上调到4%~4.5%;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则从4%大幅上调到5.5%。

实际上,中国提高通胀容忍度,在当今全球政策框架之中并不让人意外。

2010年2月,IMF在一份报告中建议决策者可考虑将通胀目标从2%提高至4%,以促使货币政策在未来通缩危机中更好地发挥效用。IMF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提出将通胀容忍度从2%提高到6%。

9月,IMF的工作论文又指出,央行为实现福利最大化,应制定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这实际上为新兴市场国家提高通胀控制水平给出了指引。

目前,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还没有提出2011年的通胀目标。但巴西、印度两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今年年初给出的2010年通胀目标,分别是4.5%、5%~6%,这都大幅高出中国当时提出的3%的通胀目标。不过今年以来巴西、印度CPI增速非常高,今年10月份,中国是4.4%,巴西、印度分别达到5.2%、9.8%。俄罗斯年初目标也是3%,但10月份通胀高达7.5%。

不再提宏观政策连续性?

前述人士同时还指出,在提高通胀控制目标的同时,政策方向也将明确提出“控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目标。

本报曾在11月2日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将目前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修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这一决议已经达成共识。

为了更好引导市场预期,在这种背景下,政策语境里惯常使用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则有可能不再重提。

实际上,在中国央行月初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已经放弃了这一提法。三季度报告中指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在二季度报告中则是“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对比发现,货币政策描述中回避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提法。

在最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表述中,和前一年相比,2005年、2006年、2009年都使用了“继续”、“连续性、稳定性”等词语,而具有转折性的2007年、2008年则没有使用。

“2010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从2008年至今的刺激政策中退出,回避连续性、稳定性的提法,有利于引导市场理解政策目标。”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徐以升)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