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三)生态文明信息村工程
以生态文明村为载体,通过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农业科技110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等资源,通过 "试点示范",加快生态文明信息村建设。
1、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通信网络运营商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围绕海南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与完善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农业网站;以省农业信息中心为基础,逐步建立各个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各级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广泛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整合各类平台,组织开发适应农村共性应用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服务定制和信息发布等基本功能;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关系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储备、价格、进出口贸易等的动态跟踪监测预警;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务的信息化处理;建立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农村供求信息、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产品进出口信息等,指导农民生产。
2、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加快发展精准农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以及气象、土壤、植保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约化、优质化的高效农业发展。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情业务监测系统,实现主要农作物的面积、长势、灾害、产量和土地资源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开发面向精准农业应用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和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作物田间信息获取与诊断分析的技术体系;开发完善一批具有实用价值和区域特色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系统,建设农业与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灾害处理等信息应用系统,提高农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3、推动农村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加快乡镇政务信息化建设,做好审批终端的服务,建设本地化的基本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各类报表一体化程度,实现与其他应用体系的数据共享;整合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科技服务、劳动就业、教育文化、防灾减灾等政务服务,推动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网上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4、建设农民工信息服务工程
建立农民工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开发、采集、整合和优化劳动、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向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文化生活等方面信息服务,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化,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工程
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融合,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的融合,人才的融合。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应用。
1、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基础建设行业信息化平台,积极构造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及大中型、中小型企业推进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提供各类服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开展网上销售、采购等电子商务提供服务;采用多种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服务,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重点扩建特色农产品、天然橡胶、医药制品和海洋渔业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增强系统功能,创新商务模式,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扩大商品品种及数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多种网络营销手段,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在海口、三亚、文昌等部分城市、4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开发区、产业集群地区、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海南岛内外企业、居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支撑环境建设
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建设基于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的信用服务体系,推进CA认证工作,推广应用数字证书;推进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发挥海南特区及地方立法权优势,政府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良好政策、法律、市场、信息文化及人文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信息化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完善有关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产品、市场及供应商数据库、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库、信息化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典型案例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推广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
利用适当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等手段,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通过官、产、学、研、用结合,有计划地在重点城市、开发区、农村等地区,建设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用户体验中心、培训中心,优先抓好示范项目,在六大支持产业及海南特色产业培植各类行业、大中小企业各种类型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示范典型,以点带面,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在各行业、各地区成批推广,推动海南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五)"一体化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本着"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贸、大通关"理念,构建全岛一体化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以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港区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示范项目建设,做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前期信息化示范工程。
1、促进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海南岛成为东南亚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
加快各类物流专用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建设,加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物流自动识别技术,建立广泛的物流自动识别网络;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立物流交易安全信息网络体系,确保全岛物流系统和平台的信息安全。
2、加强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加快全岛物流信息处理速度
建立广域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推动不同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单一系统信息共享向多系统信息共享的转变。重点推进基于不同网络和系统间跨平台信息共享,加强跨平台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机构的建设,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分散存储、统一交换"的共享体系,加强物流信息共享基础研究,重点开发基于不同系统的跨平台交换技术,推进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建立广泛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本岛内部的精确、快捷的物流服务。通过EDI、EOS等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加强和国内外重要港口、国际物流中心、跨国集团、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之间的合作。重点推进保税区内部物流一体化进程,缩短本岛各个口岸平均通关时间。
3、深化物流系统的监管和服务
促进全岛货物流通的"准时化、精致化、便利化和自由化"。重点推进GPS/GIS技术的应用,结合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在全自动系统内实现全自动的接单、配载、装运、跟踪等。采用自动仓库相关技术提升物流中心的货物管理与处理能力,建立客户广泛的数据接口,实现客户的远程货物管理。加强物流中心的作业与管理,建立仓储管理、配送调度安排、线路优化和跟踪等物流中心作业系统。
4、加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全岛重点领域的物流业
加强对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在公路运输领域,要促进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行驶支援系统、新交通管理系统(UTMS)、电子车牌(智能车牌)、互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传感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加强联合海关、银行、质检、保险、税务等部门间的协作,推动"大通关"工程进程,提高国际航运的通关速度。协调并加强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多形式联运。
5、鼓励物流的第三方服务,降低全岛内部总体物流成本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鼓励基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工商制造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接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全岛供应链竞争优势,实现社会各部门、各企业间低成本的数据高度共享,降低全岛内部总体物流成本。
6、优化物流信息便捷处理和共享环境,促进全岛物流和国际化接轨
建立基于网络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采取"分散存储,统一交换"的共享策略,加强全岛信用信息的综合管理,优化全岛的投资环境。制定相关标准及法规,建立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初步形成全岛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打造"诚信海南",为实现东南亚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创造基础。制定和完善有关在线支付、网络仲裁、网络公证、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物流信息的安全性;研究制定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促进全岛航运、物流和国际接轨。
(六)"数字旅游岛"工程
按照"国际旅游岛" 建设的战略部署,整合旅游服务资源,统一旅游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数字景区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加强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虚拟旅游体验、全信息服务自助旅游、旅游网络推介等系统应用,实现海南旅游资源的全球共享。整合网络服务资源,形成统一旅游服务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重点解决游客身份唯一、统一认证、鉴权服务、安全管理、自助导航、信息共享,推进各种基础功能的集成和业务系统的无缝接入;建好旅游门户网站,发展海口商务旅游、三亚度假休闲旅游及文昌科技旅游等海南特色旅游电子商务,推进全岛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全岛一卡通"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落实国家旅游局"12301"全国统一旅游呼叫中心服务热线,建设与旅游门户网站相结合、与旅游企业呼叫中心相融合的旅游呼叫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质量投诉、旅游产品定购、多语言翻译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推进数字娱乐体验基地建设。在三亚、琼海等地建设海南数字体验旅游园区,大力发展数字旅游产业。建设数字动感电影体验馆、虚拟旅行馆、虚拟探险馆、数字赛车、竟技馆等虚拟体验场馆,逐步形成海南旅游的新亮点,成为旅游产业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七)建设"数字南海"工程
对接国家的"数字南海"工程的相应资源,以构建"数字南海"为重点,努力提高海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覆盖南海海域的大、中比例尺海洋数据仓库。全面梳理盘活及整合改造南海各类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管理等信息,形成统一标准与接口的"数字南海"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南海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面向海洋管理的辅助决策分析能力和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服务能力,加强适应海洋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人才培训、技术储备等软环境建设。
(八)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加强对信息化应用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项目的财政扶持支持,推广电脑、电话、电视"三电合一"的教育培训方式,支持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面向社会公众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公务员及企业员工的培训;依托远程教育网和各类公共网络平台,扩大对各层次劳动者进行网络教育的覆盖范围,强化对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卫生、科普、党教资源,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整合,为各层次社会公众提供经济实用的自主学习渠道,满足其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和要求,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