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房价双重压力 宏观调控面临新一轮考验

2010年08月26日13: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房价调控 宏观调控 房价下跌 货币 房价 通胀压力 经济增长 房地产 楼市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新近一轮宏观调控正面临艰巨考验。如果把外储增持日债、央行辟谣500元纸币流通以及接连不断出现严控价格等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结合起来看,似乎葫芦(房价)和瓢(通胀)都有强烈的上冲之势。由此,极有可能的结果是,在严厉的行政政策下,一夜之间出现短暂的通货紧缩。

8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六项措施旨在稳定蔬菜价格,被不少媒体解读为“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的举措”。不过,从现实来看,恐怕得赶紧将建立“国家储备菜”机制提上议事日程了,否则,在供需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单纯依赖行政手段来管住菜价,是不太现实的。况且,通胀的源头从来就不是某种食品价格的上涨,这只是通胀的最终表象,根源依然还是在于不断超发的货币供给量。

虽然7月份的M2增速已经回落至17.6%左右,但这一增速的回落更多的是统计规律使然,因为去年同期的增速高达28.4%。全年M2规模堆积到70万亿以上已经可以确定。前7个月的5.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和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不大,而且是在货币环境趋于紧缩的背景下依然出现这样的天量贷款,因此,用超级宽松形容目前中国的货币环境,已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了。

持续四个多月的房地产调控,如今也面临着极大的难题。从近期媒体舆论指向看,房地产利益集团发言的声音要明显超过主张以民生为重的学者。前者一再强调房价调控的目标仅仅是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任志强先生更是要求地产商“从”了政府,以作缓兵之计。这些言论和作为背后的逻辑,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房价将会一如既往地上涨,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期望房价下跌是不现实的。

很明显,拥有极强游说能力的房地产利益集团,正在试图扭转房地产调控的风向。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李克强副总理在九天内两度提到,要继续落实楼市调控,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从这针“清醒剂”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央高层对于楼市调控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对楼市可能的反弹的高度警惕。就在此关键时刻,北京市政府将要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如果贯彻得当,笔者估计,极有可能向全国推广。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房企资金使用成本,迫使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降价销售。唯有如此倒逼开发商,真正的房价下跌才可能出现,否则,房市的长期僵持格局很难被打破。拖下去,只会越来越被动,所以,早跌比晚跌好。

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其遏制房价上涨的巨大效力正逐渐显现,地产商们现在最忧心的,就是政府将会出台在他们看来是“核武器”的政策。只是,在这一层层调控政策中,对流动性可能的过量非有足够的估计不可。在笔者看来,只有从源头上收紧货币,让货币环境回归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这点尤其重要,官方的适度宽松等于事实上极度宽松),控制住了货币流动性,调控政策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最佳程度。不然,再好的调控政策,也难逃被货币泡沫吞噬的恶果。

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货币规模不断膨胀,保证了GDP继续维持在9%以上的增长率;但另一方面,又想让CPI和资产泡沫趋于稳定,避免快速跳升。这样的美好前景,自然是各方都最希望看到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鱼与熊掌从来就难兼得,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还不吃草,从来都办不到,没有成本的经济增长,只能是奢望。货币超发的另一个结果——CPI不断飙升和资产价格泡沫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一场经济、金融大危机,这些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常识、逻辑似已被颠覆。如今,学术界和政界不得不再次重新梳理。

“两难”困境,是当前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而问题的根源,笔者以为都在于未能抓住主要矛盾。对于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来说,通胀和房价是主要矛盾,如果够妥善消化通胀压力,促使房价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同时让70%的资源资金集中于保障房建设,那么,中国经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可能不再是大麻烦。老实说,也只有在攻克通胀和房价两大难题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在培育新经济增长引擎方面有所作为,比如新能源技术上实现某种突破。

而这一切,关键看决策层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能否快刀斩乱麻,抓住问题的核心。 而在当下要抓住这个核心,竭尽全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通胀与房价双双失控的局面便是第一步。(作者为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倪金节)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