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电力、石化、通信行业竞争格局已成 -两岸军事安全机制引关注 马英九称两岸兵戎相见乃下下之策 -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征意见 六种费用不得计入定价成本 -中国债权国地位被夸大 中国经济面临"次萧条"之忧 沪率先回落 -京津冀高端人才可自由落户 京人大建议缩减低端劳动力 纲要全文 -中国上半年IPO融资额世界第一 四大行7月新增贷款2430亿元 -太阳风暴即将来临 2013年大爆发 中国首个机器人医生面世 -中国反腐进深水区 剑指隐性腐败 41位党政高官回复网友留言 -国家形象宣传片全球播放 50名人参演 文物局长:反对旧城改造 -各地高温至少40人中暑身亡 武汉被从四大火炉除名 福州最热
首页>>能源
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逾一成 完成5年降20%难度增加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8 月 04 日 
关键词: 十一五 GDP能耗 能源消费量 可比价 规模以上工业 国内生产总值 化学需氧量 减排 工业增加值能耗 难度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昨日发布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三部委对此能耗数据评价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石油石化能耗上升

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单位GDP能耗即以能源消费总量除以GDP总量,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是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按照标准单位计算的各种能源消费量总和,GDP是各次生产业增加值的总和。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25%。其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工业能源消费量,除以工业增加值。

信息还显示,从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行业下降2.69%,钢铁行业下降1.64%,建材行业下降7.61%,化工行业下降4.28%,纺织行业下降2.42%,但是石油石化行业上升11.35%,有色金属行业上升8.11%,电力行业上升4.19%。

此外,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昨日表示,央企去年共投入878.4亿元实施节能减排,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据统计,与2005年相比,2009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8%,化学需氧量减少33.04%,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完成目标难度加大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年至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国家统计局在此前修订中,并没有给出4年的累计降幅。工信部7月下旬称,2009年末中国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15.61%,今年单位GDP能耗还需下降5%左右。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了对单位GDP能耗数据修正后数据。中国2009、2008、2007和2006年的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3.61%、5.2%、5.04%和2.74%,而之前公布数据分别为下降2.2%、4.6%、3.66%和1.79%。

人大环境学院副院长、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昨日表示,上半年能源消费出现了上涨,是因为在复苏背景下,一些高耗能的产业、重化工业的回升,市场回暖,从国际市场来看,也存在大宗产品复苏的情况。

邹骥表示,这预示着中国想要达到20%的降耗目标不是那么简单的。“5年的任务现在只剩下半年,基本大局已定,不排除在四季度,一些地方通过减产停产或者统计数据调整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中国能耗的基本格局。”

邹骥称,中国对能源消耗有潜在的需求,一些应急措施只能暂时压抑需求。而现有的技术又不能一夜之间改变能耗,因此在未来20年,能耗的不降反升、总量的上升、人均的上升,都是很正常的。(记者胡红伟)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数据表明美国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中国能源消费世界第一? 著名学者周大地详析
西方热炒中国能源消费 诱使我强制减排 驳能源消费大国责任论
中国能源消费"被第一" 专家驳能源消费大国责任论
西方媒体热炒中国能源消费 被疑诱使我强制减排
中方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费最大国”说法
中国成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10中国梦致敬盛典"隆重举行 吴建民龙应台等七人获奖(组图)
中国已有两百多架私人飞机 三年内或开放低空(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