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意自
当年“塑料罐老大” 如今“风能干将”
“与其固守传统制罐业,不如加入新产业,杀出一片新天地”
当年“塑料罐老大” 如今“风能干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珠三角的民企老板,不仅商业嗅觉特别灵敏,而且很善变。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技术、资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然而,“洗脚上田”的珠三角老板似乎掌握得游刃有余。
罗意自的制罐企业可谓是国内行业的领头羊,还牵头制订了塑料包装容器行业内的五项国家标准,但他一直像南海很多“隐形冠军”那样默默无闻。他觉得这样干下去没意思。
罗意自想过做太阳能发电,也想过做IT,最终选择了风力发电。这源于一次出差丹麦。那里,风力发电已相当成熟,加之当时珠三角正在闹电荒,“广东这么长的海岸线没有我罗意自的一席之地?”更深一层考量是作为新兴清洁能源的风力发电机的丰厚利润,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机还是中小功率,而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以进口为主,技术门槛太高,科研和生产的技术的复杂性不啻于生产飞机。“在门槛后面,却是金矿。”罗意自打趣地说。
然而,当罗意自真的闯进风力发电的行业里,他才发觉这里的“水”比想象中更深。风力发电投资的额度之大出乎罗意自的想象:一台小设备就要几百万元,1.5兆的发电机1000万元一台,20台设备就相当于他制罐厂一年的产值!
“高投资风险也伴随高回报。与其固守传统制罐业,挣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用,不如加入到新产业的冒险家俱乐部,杀出一片新天地。”罗意自告诉记者,从2006年转型至今,他投资了一个亿,这些钱一部分由贷款所得,更多的是用他制罐厂多年的积蓄。
罗意自说,既然玩新兴产业,就要玩最先进的。他和风能最先进的丹麦企业合作,高薪聘请了来自丹麦风能设计公司的总工程师Jesper。Jesper是世界上第一台规模生产的1.5兆瓦风机的总工和技术负责人。公司通过采用联合设计、联合制造等方式,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并加以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值得罗意自欣慰的是,花大本钱买来的国外技术,经过两三年的消化,到去年2月21日,第一台风机出厂了。他的产品在揭阳海边和湛江等地已经开始运转,下月,将有五台机陆续安装生产完成投产。
罗意自表示,他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已选了一块用作安装风力发电场的区域,他要把他生产的60台风机都装在这个四季风力充沛的地方。不用烧煤,不用耗能,只要风过,风叶转动,新鲜清洁的能源就源源不断输出。罗意自预计,201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可达32亿元。(马勇、彭纪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