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记者 郭彩萍) 在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后,中国外贸增速今年将首次出现两位数负增长。商务部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增速将下降16%左右。中国外贸发展现在面临哪些瓶颈,如何破解产业升级难题,未来发展前景如何?金融危机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众多专家昨日在“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今年或超德国 成第一大出口国
2009年可谓是中国外贸最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形下,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中国遭受国际“两反一保”的案件超过100件,涉案金额同比翻番,达到120亿美元,去年为60亿美元。
但同时中国逆市前进,在外贸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首先,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今年中国在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市场的份额明显迅速上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估算,上半年中国在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市场的份额上升1.5%-3%,达到16%-22%。商务部副部长钟山预计中国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将由去年的8.86%上升到9%以上,中国今年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其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第三,应对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效。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19640亿美元,下降17.5%,其中出口10710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亿美元,下降15.8%。预计全年进出口接近2.2万亿美元,降幅16%左右。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
外贸发展三瓶颈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虽然中国外贸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其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明年外贸的主要任务是“保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强调,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中国现在面临三个问题:1、低成本竞争优势还能走多远?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农民工,2005年以前珠三角农民工收入十年仅增加26块。如果十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届时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就会持续上升。中国需要解决将人口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问题。2、环境资源成本将上升,煤电油运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将上升,包括人民币汇率,整个投资成本将上升。加工贸易转型和招商引资战略将面临转型问题。3、模仿创新是第三个压力。他说,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提出三个比较极端的判断: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很弱。2)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撑仍然很薄弱。3)招商引资,“市场换技术”策略带来的直接技术效果还不够显著。
对此,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建议,可以采取两大措施改善外贸发展困境:
首先,从战略上讲,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等既有外贸战略。建议这些既有外贸战略通过共享发展计划来开拓亚非拉新兴市场,通过FTA战略,扩大东亚区内的相同贸易体系,通过“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综合物流平台以及金融服务体系。在落实既有外贸战略同时,能够实施价值链提升、富民兴贸、绿色贸易和和谐贸易新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需要实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战略重点在于通过外交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出口产品价值链向高新技术工序和环节衍生,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重大装备制造业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通过服务贸易和生产型贸易竞争力,增强出口价值链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态改造传统出口优势部门。总体而言,使中国分工地位和出口状况向上提升一步。
二是建议实施富民兴贸战略。富民兴贸战略重点是低价贸易模式向差异贸易模式转变,最大限度把贸易利益转化为本国老百姓的经济福利;通过开放竞争和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来增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引,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增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通过国际合作要素创造效益,鼓励和推动新型出口部门和服务业态发展,形成内生性新增长动力;通过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环境,增强民营中小企业满足内需和扩大外需的能力;最大限度为中小企业和本国的老百姓创造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