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继续双双告负,同比分别下降1.8%和8.2%。由于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很多人担心这是否意味通货紧缩。与此同时,信贷增长速度前所未有,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今年后期,我国应该防止通缩还是防止通胀?
通缩压力与通胀压力并存
所谓通胀,通俗地说就是通货膨胀的简称,与之对应的就是通缩。理论界历来有两种界定,物价派的观点认为通胀是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而货币派则坚持通胀总是货币现象,其原因在于货币的过度发行。对于前者,一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指标,而后者常常用货币供应量来衡量。若是依照物价派的观点,到目前为止,我国今年CPI同比多为负数,似乎预示着发生了通缩现象;但假如依照货币派的主张,我国当前各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皆为正数,且增幅较大,似乎又预示着通胀苗头。通缩压力与通胀压力并存,是我国今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可用来衡量通缩或通胀,今年以来PPI同比皆为负,与CPI形成双降,且降幅大于CPI。PPI反映了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反映的是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虽然两者并不存在严格对应关系,但从价格传导的路径看,PPI对CPI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给食品价格造成上涨压力,反之亦然。这样看来,我国今年以来PPI各月皆为负,且持续下行,由于惯性的作用,不能说不对以后的CPI走势产生影响,使CPI出现继续下行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