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力拓“间谍案”仍没有揭开全部面纱,也为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增加了不确定性。记者昨天获悉,一方面,中方对外仍在与力拓、淡水河谷继续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中方对内正在重新审核铁矿石进口许可证,以减少贸易商投机采购。
谈判没有停
上周,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总经理胡士泰和其他三名力拓上海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被拘留后,市场一度认为这将影响目前中方仍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因为胡士泰本人也是谈判组的成员之一。不过据记者了解,胡士泰并非是力拓方面的最主要谈判者,中外双方依然在接触中。
当然,从上周到本周,多家钢厂原本都有与胡士泰见面的计划,主要交流市场看法和探讨力拓对长期合同和现货市场销售的看法。这些见面目前都已经取消。钢厂则主要按照日本确定的“首发价”来预付铁矿石长期合同的进口款项。目前同品质的印度现货矿到岸价已高于日本与澳洲签订的长期协议“首发价”8-10美元/吨,并且与巴西的长期协议价持平。
此外,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也表示,力拓集团员工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一案不会影响中国与外国企业的合作。这一案件是一起司法个案。“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要限制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合作,也不是要限制中外企业间开展合作。”
整治“潜规则”
然而,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屡屡被动,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单纯的行业信息被窃取。
“我的钢铁”分析师贾良群表示,归根到底在于我国的进口铁矿石秩序混乱无序。表现在每年铁矿石谈判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都在现货市场抢购铁矿石。他们认为今年铁矿石谈判不会取得太大降幅,铁矿石价格最后还要上涨,因此就囤货待价而沽,造成铁矿石进口量的大量增加。
早在几个月前,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呼吁国内钢铁企业一致对外,不要进口现货铁矿石的时候,就有38家中小钢企集体倒戈,大量现货铁矿石涌入国内港口。与此同时,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却指出,国内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高价倒卖,赚取长协矿价格与现货价的巨大差额利润。
因此,此次力拓事件,与其说是为了今年铁矿石谈一个好价钱,不如说是为了整顿国内混乱的钢厂和贸易商秩序。
主动中求变
那么,今年铁矿石谈判的最后走向如何,业内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据理力争,获得一个更为优惠的长协矿价格;二是被迫接受首发价;三是一旦谈判破裂,取消长协合同,“走现货市场”;四是在长协贸易框架之内探讨诸如“半年一定价”之类的新机制。这几种可能性都应该考虑到,但从长远来看,从国内钢铁业实际利益来看,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可彻底打破长协矿机制,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顺应变化了的市场情况。
有专家指出,如果形成一个“中国单独定价”的局面,现在是优惠了,等市场上涨了,可能会付出更多代价。完全走现货市场,对中国钢厂而言,可能得到行情低迷时的“一时便宜”,但对其长期利益是根本性的损害;三大矿在现货市场的垄断性操作将更为便利。而诸如“半年定价”等新机制,既维持了长期贸易的传统原则,同时又适度反映市场的波动变化。中国应该而且必须在定价机制变革中保持主动。(张晓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