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商会,有关中央企业: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内需政策的出台,钢铁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致使供需关系严重失衡,钢材价格大幅度下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保持钢铁行业的平穗增长,现就有关情况和事项通报如下:
一、钢铁工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钢铁生产增长过快。今年1—3月全国粗钢产量12744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2月下旬日产钢151万吨,接近于去年6月份日产156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相当于年产钢55亿吨水平;3月份全国日均产钢1455万吨,比去年11月上旬日产107万吨的最低水平相比,增长了36%,同时也高于去年全国日产137万吨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国外主要钢铁企业则呈现大幅度减产的态势。1—3月,全球除中国以外的65个主要产钢国钢产量136亿吨,同比下降373%,我国1—3月钢产量巳占全球的483%。
(二)钢材出口持续下滑。1—3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14万吨,同比下降549%,其中3月出口167万吨,同比下降598%。1—3月净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112万吨,同比下降853%,折算相当于全年净出口粗钢452万吨,比2008年净出口减少4300万吨。3月份,我国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出现3年来的首次净进口。
(三)市场价格先涨后跌。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去年11月最低的1015点逐步回升,今年2月初达到109点。随后钢材价格一路下滑,4月17日下降到95点,已跌破1994年水平,比今年最高点下降128%,其中12mm螺纹钢、275mm热轧卷价格分别比今年最高价位下降660元/吨和733元/吨,分别下降163%和176%。
(四)亏损局面尚未扭转。1—2月累计,全国钢铁工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5个月出现亏损,1—2月累计亏损151亿元,亏损面371%,500万吨以上企业亏损面达50%。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在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严峻形势的同时,多年来发展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是:
(一)钢铁总量严重过剩,板材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产量5亿吨,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同比增长289%,净出口钢坯钢材折合粗钢048亿吨。综合考虑刺激内需政策作用和钢材间接出口减少的影响,预计2009年粗钢表观消费462亿吨,比去年增加约1000万吨;净出口按今年1—2月平均数据测算,则减少4000万吨。按此计算,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
从品种结构看,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5000万吨左右,其中90%对应品种为板材。2008年底,我国热轧板带材产能达到268亿吨(含应淘汰的热轧窄带钢产能约3600万吨),产量195亿吨,产能过剩约7300万吨。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等重大项目建成后,由于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迷,迟迟不能正常投产。
经分析,近几年钢材市场的大起大落,板材表现明显逊色于长材,说明板材产能已超出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
(二)落后产能比重较高,恢复生产存在盲目性。据2005年统计,属于淘汰类的落后炼铁产能114亿吨、炼钢产能5678万吨。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半左右的落后炼铁产能和大部分的落后炼钢产能已被淘汰。按照国务院新近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底前,要在继续淘汰剩余的落后炼铁产能5340万吨、炼钢产能320万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再淘汰落后炼铁产能7200万吨、炼钢产能2500万吨。
目前,各地的中小钢厂,借助其成本优势,生产恢复较快,增产存在较大盲目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前期高价原料库存较少,二是低端产品市场的拉动,三是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四是环保标准执行力度不够,承担社会责任较少。已建成的大型生产装置,也在筹划试车投产,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三)进口铁矿石增加过猛,容易引发经营风险。去年,由于对钢铁行业供需关系盲目乐观,企业在高价位时大量进口铁矿石,造成钢材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成为大型钢铁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来,钢材市场稍有好转,一些企业和贸易商受惯性思维影响,在抄底、投机心理的作用下,大量进口铁矿石。3月当月我国生产生铁4321万吨,同比增长39%,进口铁矿石5208万吨,同比增长462%,远超出铁矿石的实际需求。过量进口铁矿石,加大企业资金压力,存在较大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