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9000亿元投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的入市计划,终于让一些房地产商开始紧张了。
能让向来强势的房地产商紧张,甚至不得不松动房价,当然是因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高居“国十条”第一条、非同一般的政策力度。700万套保障房一旦全面入市,供求逆转下的普通住宅市场,房价将会下跌多少,房地产商想想都不寒而栗。
此轮房市大牛行情见顶以来,房地产商与购房者之间一直进行着互不相让的顽强博弈。赚惯了暴利的房地产商,坚信老百姓的住房刚性需求挺不过房地产商的“护盘”耐心,认为这轮房市调整时间不会很长,房市春天会很快回来,由此在房价上决意不肯或很少让步;而购房者则认为,全球经济不景气,房市同样无法独善其身,何况中国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严重脱离老百姓购买力,房价泡沫必将破灭,所以,观望和等待成了购房者的普遍选择。
现在,被房地产商认定将由购房者刚性购房需求率先打破的僵局,出人意料地被“700万套保障房入市”的政策供给强力改变。而输掉的一方不幸落在了一直信心满满、以为胜券在握的房地产商身上。
中国住宅市场或许从700万套保障房入市开始,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700万套保障房入市,将会消化掉刚性需求中的700万个购买力。这可不是个小数,对普通住宅市场的影响更是非同一般。房地产商一直盼望刚性需求来解放手上囤积的商品房,不曾想,迟迟不肯降价的普通住宅现在反而不得不与保障房站在了同一销售起跑线上。
普通住宅能跑得过保障房吗?这得看房地产商降价的决心。如果房地产商在房价上依然非常强势,购房者当然不会买账;如果房地产商降价,他们能承受的“成本”底线又在哪里?只是,现在无论房地产商们愿意不愿意,他们都只能也只有唯一一个选择,那就是降价卖房。因为,从政府9000亿元投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的入市计划看,政府在救房地产商和救消费者之间,显然选择了后者。这让动辄通过绑架银行向政府要价的房地产商们丧失了要价砝码,毕竟银行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房贷需求的强劲支撑。
另一方面,尽管房地产对GDP的贡献非常明显,房地产行业投资可以拉动50多个其他行业的发展,其间接创造的价值更大,但政府显然不愿意这个市场完全由“追求一己利润最大化”的房地产商们来自由主宰,也不希望看到房价泡沫在一些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们的“护盘”下继续吹大。事实上,过高的房价在挡住了普通居民购房需求的同时,也挤出了消费。而离开了群体巨大的普通百姓的消费支撑,单靠所谓富人群体已根本无法拉动房市需求。最新上海预售均价高于3万元/平方米的高端公寓销售监控表显示,20个高档公寓楼盘中,近两月内销售套数在10套以下的楼盘共15个,其中还不乏零成交楼盘。这表明,不仅是普通民众,即便是房地产商最依赖的有钱人,现在也不敢在昂贵的房市上一掷千金了。有鉴于此,日前北京市建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北京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限价房用地储备力度,优先保证其土地供应,适度从紧商品住房项目的土地供应。
基于人口多、收入低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住房改革方向显然从“700万套保障房入市”开始已悄然变调。现在,政府在民生的“盘子”里,加重了保障性住房的分量,这一政策取向不仅一方面可以解决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从而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也压制了房价的上涨,使房市可以更加理性健康地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700万套保障房的入市,在促进老百姓就业安居、使房市开发主体由市场主导逐步向政府主导转变的同时,也将推动房地产这个产业链条很长的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使关联产业的企业和工人收入增加,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
“700万套保障房入市”的政策告诉人们,对于房地产业,政府从来都是高度重视的,只是重视的侧重点如今已经发生倾斜和变化。由于保障性住房对房地产业上下游投资的拉动同样非常可观,因此,这一房市新政在增加房市全新供给的同时,也将悄然颠覆中国房市的既有格局。 (徐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