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部制改革目标:效率与透明度最高 收费最少

发布时间: 2008-11-10 08:56:49  |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作者: 叶娜娜  |  责任编辑: 叶娜娜
关键词: 上海,大部制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了《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事件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原因是该《方案》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对部委局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

一个月以来,不少海内外分析人士认为,上海的“大部制”改革在全国范围来说不仅有“先行先试”的用意,还将对其他兄弟省区市的机构改革有操作性的意义。据悉,随着上海率先拉开大幕,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开始进入“适时推进”的轨道,各个省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和明年初上报改革方案。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经过调整之后,上海市政府将设置工作部门44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3个,直属机构21个。不过,单从部门数量调整上来看,改革后的部门仅仅比此前45个部门少了一个部门。

对此,有质疑者认为,此轮机构调整究竟是一次“换换门牌,走走形式”、“换汤不换药”的“应对之举”,还是一场对提升上海政府行政效率和效果有切实变化的改革呢?

韩正提出上海行政“两高一少”

11月2日,2008年度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召开,这项1988年由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提出的年度会议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并已成为每年上海向世界展示改革和发展成就与问题的舞台。而今年的主题被确定为“回顾与展望———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

在当日的市长主题报告中,上海市市长韩正提出:“上海要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要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上海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地区和城市之一。”

据《中国经济周刊》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韩正市长提及的上海行政“两高一少”的目标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今年上海“两会”时,韩正曾已表明了上海市政府的这一立场。

不过,一些外媒人士认为,在上海加速推进新一轮行政机构的改革背景下,在国际会议场合中,韩正再次提出“两高一少”,用意是希望上海能够成为具有世界一流行政能力的城市。

事实上,目前“两高一少”所涉及的三方面问题各有需要突破的重点。行政效率主要涉及了此轮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也涉及以前已经开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透明度主要涉及了信息公开力度,以及如何保证真正依法行政。而行政收费主要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其严格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我希望通过机构改革能够真正进一步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理顺关系也是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切入点。”韩正对媒体公开表示。

在解释为何此轮机构改革是为了理顺关系时候,他以新组建的“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为例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办空港、办海港、办路港由各个不同的部门,这次我们为了理顺关系把空港、海港、路港,郊区、市区都由一个部门管理,其他的全部撤下来。”

一位参与此轮上海机构改革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行政机构的改革仅仅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是否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发挥高效能,关键还是要看新的体制机制能否跟上,是否会有所突破,比如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浦东新区成为“行政效能示范区”

如果说上海是全国行政改革的“先行者”,那么浦东新区无疑是上海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而其亮度聚焦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浦东新区不仅要成为全国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收费最少的“两高一少”,还必须实现“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

作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上海浦东新区未来3年将切实发挥好“先行先试”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改革攻坚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8年—2010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指出,在市场准入方面,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所规定的151项前置审批,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浦东获得了“事权下放”资格,上海市政府赋予浦东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其中主要包括规划、土地管理、投资项目审批、自主创新、人口管理、定价权限、文化市场管理等7个方面十几项事权的下放。

而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方面,在上海全市取消和停缓征1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在浦东新区也将率先于年内分两批“砍掉”10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使得取消的收费总数达252项。

一位浦东新区政府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但我们的确是把具体措施落实到了实处,特别是在陆家嘴金融区、张江高新区,行政效率提高的感受已经很明显了。”

行政效能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

对于上海未来行政改革的艰巨性很多人给予了分析和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在对多位世界顶级企业家采访中了解到,他们认为,虽然上海市、浦东新区在行政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真正的国际水平仍存差距。

英国沃达丰集团董事长庞约翰爵士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谈及了对韩正有关“两高一少”的提法,他表示:“上海正在成为一个全球的服务中心,要提供一流国际服务水平的话就要保持竞争力。这不是说仅仅在中国国内做的最好就行,而是要与世界一流城市相比有竞争优势。”

庞约翰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些城市注册一家公司需要一个月,有些城市则只要三天。

那么,一家企业要在上海注册需要多少时间呢?过程是否便捷是考量一个城市效率的一个指标,在这点上虽然上海与一些城市比是有优势的,但与一些世界一流城市比还存在差距,因而需要继续学习。

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进行原一项案例分析显示,在上海建立一个仓库,一共需要37个步骤(亚太地区平均需要19.4个步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需要14个),总共需要336天(亚太区域需要175.3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需要153.3天),成本是人均收入的840.2%(亚太地区是177.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62.2%)。

葛霖认为,上海需要考虑采取一些措施,简化注册公司所需手续的数量和营业执照的要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