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大幅波动,震荡之激烈堪比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2008年10月27日的大跌,创出自1998年10月28日大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2008年10月28日的大涨,也是10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从市场的角度观察,至少有两大主因:1、对冲基金的被动平仓,以及以此为代表的去杠杆化过程,在前一阶段主导了全球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形成巨大冲击,28日的大幅反弹可能意味着对冲基金的去杠杆化暂时告一段落,市场关注的热点会转移到实体经济层面;2、对部分中资企业经营状况担忧的深化(盈利增速下降、海外投资风险敞口暴露),3、在目前的市场动荡中,投资者缺乏方向感。
美中之间经济互补的关系,导致亚太市场调整强于风暴中心。美国的过度消费拉动了中国的出口,中国的高储蓄率、廉价产品支撑着美国的高负债消费。当前的金融动荡,是全球经济由这种结构失衡转向新的平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把中国金融市场的调整与全球市场调整隔离看来,更不能低估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从美国的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之后,可能会迅速通过实体经济渠道传导到中国,对中国经济形成超出预期的冲击,因此,必须要及早落实实质性的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
目前一些流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例如“当前市场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现在市场的许多趋势已经十分确定:出口下滑是确定的,投资下滑是确定的,增长回落过于迅速也是确定的。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是扩大内需的一些政策何时可以实质性地启动和到位。目前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也和这种方向感缺失有关。
与1997年金融危机所采用的方式相比,一些政策工具在今天可能失效。房地产市场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现实情况是房价比收入高。目前的消费者观望困境、以及地方政府不愿意在土地价格等方面让出部分利益、房地产商在政策利好出台之后对继续维持暴利依然存有幻想、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过于严格的信贷控制,都使得观望气氛十分浓厚,这种状况对于各方都十分不利。
1997年,中国还没有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至1999年房地产制度改革,才启动了一个蓬勃的房地产市场,从而中国经济在2000年就走出低迷,步入长达8年的上升周期。这个市场有130万平方米,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非常大,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启动(例如经济适用房)对于扩大内需十分关键。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