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产数千亿美元的名牌宝号,接二连三地出事。六国央行联手救市,而美国考虑或决定融资抢救的天文数字很混乱。
整个问题的重心牵涉到经济学的最弱一环:市场或人民对前景的预期。此物也,既看不到,也摸不着,经济学者的分析要不是一片空白,就是事后孔明。我也是。我们只能从一些无从解释的现象而引申到预期的转变是这样或那样的。
好比上星期市场出现了两个现象,互相矛盾。其一是美国债券之价急升,其二是金价几个小时内上升了百多美元。前者否决了通胀预期,后者否决了通缩预期。要怎样解释才对呢?我砌出来的预期转变,是人们抢着去找避难所。不相信银行够安全,于是购买债券;认为大难将至,仿效我的母亲当年逃难,购买黄金。令人忧心的,是这些现象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出现过。
赶着写这篇文章,因为我认为中国可能在半年左右从通胀转为通缩。我这里要说的,是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宁要通胀,不要通缩。最近公布的物价通胀率下降至4.9%,但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指数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1%。一则反映原料价格上升,二则反映产出成本比预期的为高。
通缩出现的机会真的不小。国际形势会使原料价格大幅下降,外资内资皆裹足不前。通缩效果会是怎样呢?大量员工会被解雇。政府不容易养起那么多人。唯一可取的明智之举,是不管工资多低,让工业或企业养着这些人,继续给他们工作,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
取消所有楼房买卖政府要抽的税。这会协助稳定正在下跌的楼价,对人民的财富预期是有帮助的。
以企业减税的方法来稳定股市,比出钱救市高明得多。
货币的政策与制度要大幅修改,不要把西方出现过那么多问题的制度引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