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峡工程带动湖北新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工程,也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宜昌三斗坪。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大坝全线达到185米高程,水库蓄水位达到156米,左右岸电站已有24台机组投产运行,截止8月7日,累计发电2482亿千瓦时。
记者了解到,湖北是三峡工程的所在地。自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全省上下按照“全力以赴支援三峡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发展湖北经济”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艰苦努力,团结进取,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全省集中财力物力先后配套建设了宜黄高速公路、三峡机场、通讯设施及菜篮子工程等,有力保障了工程的急需;动员坝区移民搬迁、完成征地,确保了工程的正式开工;组织库区移民如期搬迁,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开展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发展;指导企业参与工程建设等等。
与此同时,通过支援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也促进了湖北经济的发展。
——防洪标准显著提高,江汉平原“天下平、百姓宁”。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肆虐荆江的洪水曾让沿岸人民受尽苦难,仅上个世纪就有32.7万多人死于长江中下游洪灾。三峡工程建成后,221.5亿立方米库容可拦截百年一遇大洪水,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过去“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良田免受特大洪水带来的灭顶之灾,既保障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为湖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湖北的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150亿元,年均增长11.4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3%。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烟草、纺织等为支柱的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或正在超过千亿元。目前实施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湖北崛起的强大引擎。2008年湖北的GDP有望达到或突破1万亿元,跻身于“万亿元GDP大省俱乐部”。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三峡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湖北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使三峡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库区通过搬迁重建,城镇空间得到拓展,布局更趋合理。一批高等级公路、输变电线路、通信线路和中、小型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投资硬环境大为改观。目前,湖北京广、京九、焦枝、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汉丹、襄渝铁路横穿东西;京珠、沪蓉和宜黄、黄黄、汉十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通车总里程达2365公里。武汉、宜昌、襄樊、恩施等机场,空中航线与国内多座城市相通。内河港口达163个,武汉、黄石、沙市、宜昌等港口先后对外开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使长江运力成倍增加,运输能耗大为降低;同时,宜昌至丰都绝大部分支流具备一定通航条件,沿线港口建设前所未有,“黄金水道”再现生机。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型产业随即兴起。武汉船舶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参与竞标,先后获得枢纽、输变电、移民三大工程合同总金额542.25亿元,其中三峡枢纽工程合同金额350.56亿元,承担了大坝主体、部分设备制造、金结加工、材料供应等工程建设。企业参与竞标与建设,直接带动了省内建筑市场、建材市场和运输市场,对湖北全省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企业为适应三峡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快了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湖北钢结构建桥、升船机制造等产业的崛起。目前实施的“千亿元产业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必将推进湖北的新型工业化。
——三峡再添胜景,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长江三峡以“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水库建成后,支流一批新景观,如神农架、巴东神农溪、秭归九畹溪等得以开发,特别是三峡工程雄伟的建筑群为三峡旅游再添胜景,形成以神奇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壮观的现代工程、源远流长的峡江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开拓奉献的移民文化和世界第一水电城为主要特色的国内外著名旅游区。2007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2%。旅游业已成为湖北三峡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宜昌市综合实力大为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凸显。三峡工程建设的巨大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员流,对宜昌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业、旅游业、其他相关产业及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拉动。宜昌市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对接三峡工程,进一步增大了工程的溢出效应,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9亿元,财政收入164.35亿元。经济增速连续10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宜昌市作为湖北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成为带动和引领鄂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
——库区迁出崭新面貌,大发展铺就移民致富路。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三峡工程开工前,湖北四个移民县,有两个属于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150万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占80%,人均生产总值只及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46.76%。三峡工程的建设激活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十多年来,库区四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0亿元,搬迁安置移民25.96万人,迁建3座县城、15座集镇。目前,库区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过去沿江两岸城镇破败陈旧,如今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成为长江两岸靓丽的风景。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8.7倍,财政收入增加了4.1倍,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6倍,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6平方米,农村居民住宅面积达41.4平方米。国定贫困县秭归、巴东,2007年生产总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9.0和6.4倍;财政收入增长4.5和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4和4.4倍。
据了解,三峡工程促进了库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功能的再造。国务院组织全国19个省市区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对口支援三峡移民。企业借此机遇,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共引进经济项目1273项,引进资金167.44亿元。娃哈哈、汇源、双汇、雨润、AB集团等68家名优企业落户三峡地区,为三峡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湖北全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人。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个直管市、1个神农架林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交通通讯发达、现代市场体系完备、区位得中独厚、产业基础较好、科教实力雄厚等突出的综合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湖北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国的经济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作用。省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是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及信息流交汇和集散中心。省内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四通八达,是中国现代物流的中心区。
自然资源丰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省内湖泊密布,水网纵横,素称“千湖之省”,有大小河流1193条,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装机容量2726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现已探明的矿藏138种,其中碘、石粘土等储量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兼备,有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廊长江三峡、气势恢宏的道教名胜武当山、神秘莫测的原始森林神农架、享有盛名的三国古战场迹址。
经济基础较好。湖北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中型货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和三大纺织基地之一。
科教实力雄厚。湖北拥有普通高校85所,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0多名,均居全国前列。光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航天、激光、数控技术等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全国具有优势,武汉“中国•光谷”发展势头良好。
楚文化的摇篮。湖北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曾出现爱国诗人屈原,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王昭君,茶圣陆羽,医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毕升,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等许多名人。汉剧、楚剧、荆州花鼓等独具特色,武汉杂技享誉海内外。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在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上听到 “金玉齐声” 的颁奖音乐,就是由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以及在荆州采集的玉石做成的玉磬演奏的。
据了解,湖北仙桃被誉为“体操之乡”,先后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四位奥运冠军。全省还涌现有周继红、伏明霞、乔红、陈静、刘黎敏、张秀云、肖海亮、高崚、李婷、程菲等一批世界冠军,在第23-28届奥运会上共获得16枚金牌,居全国第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湖北应该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政府将带领全省人民,决心通过艰苦努力,到2012年,力争实现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0亿元。把湖北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和现代交通枢纽。
今天下午,三峡工程带动湖北新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在2008北京国际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举行,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长江三峡工程与湖北发展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唐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