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PI将创新高达到8.8%!
这个能令市场不安的预测,来自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与何帆于昨日发表的最新报告。
报告认为,货币政策应继续从紧。
防止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报告指出,我国6月份的PPI指数在5月份的基础上出现了继续攀升的趋势,高达8.8%,而由于国际油价上涨、铁矿石等初级商品的进口价格上涨,PPI在下半年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并有可能传导至CPI,导致通胀压力不断增大。
“如果说上半年的通胀是因为供需面上出现问题,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那么下半年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成本推进型的。”何帆在接受《每日经济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采访时表示。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风险定价偏低等原因造成了国际油价等原料价格的上涨,这些因素虽然不是国内经济问题导致的,却会导致成本价格出现实际的上升,而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因素导致的通胀压力增大,使用货币政策都能通过影响需求方为经济降温,并对遏制通胀产生实质作用。
报告强调,虽然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有放缓的倾向,但不能在此时放松货币政策。“这主要涉及到通胀预期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放松了紧缩货币政策,势必会加强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何帆表示,一旦形成较长期的通胀预期,人们必然要求提高工资,而更高的工资会继续推进物价的上涨,这会使经济进入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到那时再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货币政策目标不宜多设
对于是否应继续保持甚至是加强货币紧缩政策,学界也存在相反的声音,矛盾主要集中在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速的关系上。7月1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高端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我国的从紧货币政策应该结束。由于我国目前的通胀不是人民币发放过多导致的,因此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会紧缩通胀,却会紧缩经济增长。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贷款利率已经为我国东部沿海的民营经济带来巨大融资压力,民间经济活跃程度的下降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下滑。
对此,何帆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搞多重目标,“如果要求货币政策既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又要治理通货膨胀,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就会被忽视。”在何帆看来,当务之急是解决通胀。虽然紧缩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困境,但是那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被迫转型,从长远看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财政政策或能有所作为
对于上述争论,社科院经济学家何振一表示,虽然我国的通胀率及投资增速均有所放缓,但这并不代表已经稳定,“这只是速度变慢一些,绝对值还是不断上升的,因此我认为目前投资过热的程度仍然较高。”
“我们看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不能仅仅从某些企业的角度看,要从全局的视角对待。”何振一认为,对于货币从紧对企业的影响,必须分类讨论。“那些依赖廉价劳动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本来就是我国出口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逐步减少的对象。而我们要保护的,则是那些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将这两种企业区别开来,从而保护高科技企业少受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
例如,我国可以采取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以及补贴支持等政策,另外,在贷款利率上涨的背景下,财政政策还可以对这些企业给予贷款补贴。这样,既可以为企业创造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又能避免出现财政收入有限、无力进行过多补贴的尴尬局面,可谓“四两拨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