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在产业转移中更合理配置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猇亭区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依托优势的电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深圳等地的企业投资落户。7月3日,首批8个项目在园区内正式开工,61个项目同时签订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224.44亿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现代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能够自由、合理地流动。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明显看出:沿海之长,恰是中西部之短;中西部之长,恰是沿海之不足,双方取长补短,联合奋进,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在迎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浪潮中,重庆将放弃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经济之路,在承接转移时,有选择、有重点地承接部分产业。”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表示。
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
以纺织产业为例,中国纺织产业的80%以上仍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但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东部地区生产开始收缩;中部地区产量同比提高了30%左右。河南、湖南、安徽、四川等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省份。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也表明,1月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尤以东北及西南地区发展较快。
“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主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参与软件等国际项目外包,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国际品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指出。
已形成全国领先的“土地精深化开发招商引资模式”的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在保持先进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将“二次开发”的重点放在生产性服务业上。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标说:“只有顺应变化趋势,否定过去成功的自我,才能突破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
基于此轮产业转移“成本倒逼”特点,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日渐成熟。转移不仅仅是厂房、生产线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十分迫切。
始于降低成本,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在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和桃源、澧县,分别兴建陶瓷销售、展览、研发中心和现代化的生产线,将常德作为东鹏陶瓷的产销大本营。
“这个项目,可不是将佛山的生产研发基地简单地搬迁到常德,而是要借此机会对设备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说。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沿海地区已经从初级工业化阶段迈入高级工业化阶段,而西部内陆地区还处于经济大开发初期。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表示,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以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冯晓芳、樊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