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78%,当月顺差也高达194.9亿美元。专家估计,如果算上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和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我国的外资,1月份外汇储备可能增加500亿美元。
在境外热钱大量流入我国的同时,国内的资金面也颇不平静,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创出8036亿元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认为,除了热钱涌动,物价上涨压力更是不容忽视,再加上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我国的宏观调控面临非常大的难度,简单依靠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的紧缩方式难以为继,宏观调控下一步应更多打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拳”,疏堵结合,以期熨平短期经济波动。
国家发改委官员提出,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从而给中国经济增长也带来不确定性,它的影响可能会超过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雨雪冰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着新的变化。但抑制不合理的投资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仍是2008年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许不会有太多松动。
当然,面对热钱涌动,货币政策首当其冲,那么央行会如何调控呢?如果加息,势必引起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热钱将继续涌入中国。而且,考虑到当前物价结构型上涨有向成本推动型上涨转变的趋势,加息反而会进一步助推成本推动型通胀。因此,加息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并不大,但回收流动性的需要又使央行不得不做出反应。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加大发行央票等常规性对冲手段外,回收流动性的重任可能需要准备金率来担纲。
从成本上考虑,央行使用准备金率工具的成本只有1.89%(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大大低于目前4%左右的一年期央票利率。而且,准备金率工具能直接指向银行贷款冲动,在当前商业银行利润较高增长的时期内,央行还有继续使用该工具的空间。另据了解,央行正在研究差别准备金率,即针对不同银行征收不同水平准备金率的政策,在划定某个时点之后,对商业银行存款新增量部分征收较高的准备金率水平,而对原存款余额保持原来的准备金率水平的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工具,既可以着力打击银行的突击放贷行为,也可以减轻部分超储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压力,也易于狙击热钱。
在用货币政策堵截流动性的同时,分析人士认为,更需要用相对灵活的财政政策来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应通过适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灾区恢复生产步伐,保证国内商品市场供应;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财政的均等性,促进国内消费水平提高,只有加大启动内需力度,才能加大消费这驾马车的“马力”。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还应在税收上做文章,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如抑制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出口,鼓励紧缺产品进口,才能从源头上稳住物价。(记者 周明)
|